XXX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我认真学习了xXX精神,通过广泛调研,对我市基础教育人才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知。
近年来,我市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通过拓宽渠道育人才、围绕中心用人才、优化环境留人才等综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沪苏浙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人才总量不足。按照《XX市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的划分标准,截止202x年8月,全市五类教育人才共计X人(其中A类为零、B类X人、C类X人、D类X人、E类X人),占全市专任教师总量的比例仅为3%。根据人社部发﹝202x﹞X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量控制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岗位总量千分之五以内。由此可见,我市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仅有1人,正高级教师23人次,省特级教师X人次。本人所在的XX县,目前在职教师中,还没有A、B、C、D类人才引进。
二是人才激励措施落实不够。XX中学、X二中、三中、XX中学等部分高中学校资金缺口较大,暂未兑现高中教学质量奖。部分普通高中对教师招聘、人才引进的参与度不高,自主权不足,导致一些新教师不能适应岗位需求。高级岗位数比例过小,晋升通道不畅,中青年教师士气不足,高层次人才不占岗单列聘任政策未落实。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