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xx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继续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发挥各协商渠道自身优势,做好衔接配合,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人民政协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政协贯彻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求,积极拓展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新路径、新方法,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同志们参考。
从基层实践看,一方面,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二者都具有接触群众的广泛性,在协商模式、协商内容、参与人员等方面相似相近,有操作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专门协商机构的自我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有利于补齐基层协商短板。各地政协在推进二者有效衔接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积累了新经验,比如:完善落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设立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建设“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委员会客厅,打造“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这其中,“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优势明显、实践丰富,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有事好商量”定位为基层专门协商的阵地、委员履职的载体、助推解决民生实事的平台,集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等多重功能于一体。此平台具有一线优势,能切实了解基层需求;具有开放优势,能够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具有专业优势,能够为基层协商提供智力支持;具有规范优势,能够常态有序助力基层协商;具有文化优势,能够推动凝聚共识工作向基层下沉。在延伸政协工作“手臂”、拓展委员履职“触角”中,有效促进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互为补充、相互赋能。
二、把准问题精准发力。实践中,“有事好商量”还存在显著的碎片化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对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的必要性、可行性心存疑虑,介入程度把握不准,职责定位模糊不清,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二是衔接融合难。由于政协协商、基层协商平台多样化、分属不同层级等原因,普遍存在协调难问题,缺乏统一的融合“共治”长效机制。三是乡镇街道支撑弱。由于政协自身组织的局限性,难以与基层协商形成有效的互补融合,目前的乡镇、街道政协工作召集人在“有事好商量”协商活动中大多仅发挥了联络功能。四是制度机制待完善。如缺乏议题选择、走访群众、固定常态联动、结果反馈等制度,开展活动的随意性较大。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