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2024年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研讨交流发言稿(2篇) >

2024年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研讨交流发言稿(2篇)

第一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

下面,围绕研讨主题,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谈三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深化思想认识,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高度认识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6个重大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才能稳步推进、行稳致远。二是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认识重大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只有全面理解把握这个总目标,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才能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才能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三是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认识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落实落具体。要想把高质量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只有着力破解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形成更具活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和新发展格局,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务求实绩实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全面抓好党建制度改革。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党建制度改革作出专章部署,组织部门作为牵头落实单位,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接续推进,研究谋划一批牵引性、集成性、实效性强的抓手举措,为加快推动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上下功夫。持续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培训和基本培训制度,构建组织部门统筹、党校主办、部门联动培训体系,把各级全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让全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落实党校创新提升三年行动、“双师工程”等改革举措,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提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本领。二是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出实招。严格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自治区《任务清单》,对照“四个特别”重要要求,制定全市《贯彻意见》,聚焦2026年集中换届需要,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持续优化“综合指标+特色指标”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完善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制度,建立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深化干部监督工作会商联系机制,切实选用一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三是在深化基层组织制度改革上见实效。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推动建立旗乡党委抓全域、直属党(工)委抓行业、部门单位抓落实的大党建格局;健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体系,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重点管好“流动党员”这支队伍和“网络空间”这个阵地;优化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机制,健全完善权责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同时,把学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作为常态化群众教育的重要内容,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宣传、组织、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能力。四是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上求突破。全面落实“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综合考虑我市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地方财力等因素,围绕人才吸引集聚、科研经费支持、薪酬激励、职称评聘、服务保障等,进一步梳理优化升级人才支持政策,创新评价体系,健全完善组织引导机制,营造礼遇人才、关爱人才、尊崇创新浓厚氛围,为办好两件大事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第二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根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安排,下面,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所分管的工作,谈谈我的认识、体会及工作打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出发,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立足自身岗位实际,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树牢为民服务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各项工作,使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抓好落实必须把握正确改革方法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们绘制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会议强调的“三个统筹”,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提出的九个方面工作,涵盖了改革、法治、文化、民生、安全、国防、外交、党建等多个领域,每一项都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深化与拓展。全会提出的新战略、新举措,不仅为我们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有力武器,更为我们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指明了路径。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紧跟党中央步伐,才能确保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只有勇于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把改革推向前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强调改革,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这次全会,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越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就越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在这次全会中被一以贯之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让各类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二)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只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广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氛围,力破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顽瘴痼疾,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干事创业“风向标”,提振改革创新“精气神”,聚力锻造出一批敢改革、善改革、会改革的“行家里手”,持续以人才活力助推改革发展走深走实。

(三)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只有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才能贯彻落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才能把握历史机遇、掌握历史主动。武汉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要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一方面,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抓住改革发展“牛鼻子”,准确研判形势,始终坚持以枕戈待旦、夙兴夜寐的急迫感、使命感,乘势而上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谋取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涵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从容心态,确保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走深走实,真正使改革的点子、政策的路子、发展的步子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落实必须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深层逻辑,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标注了出发点、蓄积起原动力。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

(一)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改革的动力源自人民,改革的成效要由人民来评判。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根本目的,改革就能牢牢占据道义制高点,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充分激发人民主人翁精神,汇聚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无穷智慧,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改革就能拥有最广泛、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让人民来评判,改革的靶向就会更加精准,改革的成效就会更加显著。要加大惠民利民改革力度,谋划好、落实好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生态环保等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精神,推动形成亿万群众满腔热忱投身改革、万众一心支持改革、齐心协力推动改革的生动局面。

(二)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使一切决策和工作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经得起人民检验,自觉当好改革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情形,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民谋利,都应该是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严起,时时如履薄冰不放纵、处处如临深渊不逾矩,警惕小毛病、小陋习、小错误,将不正之风、特权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不论置身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只有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将桩桩件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