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为有效激发基层社区治理活力,不断开创社区治理新局面,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小区治理的“核心引擎”,以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物业服务为突破口,用心用情做优“三心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组织建设凝心,织密小区“组织网”。我县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建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动力主轴”,为精细治理、精准服务夯实组织基础。织密组织体系。为着力破解小区管理难、协商议事难、活动开展难的问题,将x镇、x镇12个社区统一移交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党委统一管理,依托“五级架构、十户联治”的网格治理模式,在原有“网格指挥长—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楼栋长)—网格信息员(单元长)”的基础上,按照“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设置党组织,升格12个社区党总支,成立28个小区(网格)党支部,实现全县小区(网格)党支部全覆盖。建立党建阵地。针对老旧小区规模体量大,独栋小区、开放式院落分布散,公共服务用房短缺等问题,通过协调物业用房、小区配套用房和小区门房,采取大小区单建和临近小区联建的方式,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32个,覆盖全县72个小区。配强支部书记。按照“宜推则推、宜派则派、宜选则选、宜兼则兼”原则,从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退役军人和小区居民党员中选派32名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其中社区“两委”干部兼任13名、离退休党员担任4名。
二、党员管理暖心,搭建党群“连心桥”。我县强化党员管理,落实“双报到”服务,不断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办百姓满意的“暖心事”。加强党员管理。制定《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对社区党员进行“目标式”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对困难、老弱病残党员采取“关爱式”“送学式”管理,特别是对数量居多、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的党员,通过设岗定责、领岗履责、评岗尽责的方式开展“设岗式”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双报到”服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坚持因“人”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在职党员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和个人意愿,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安全生产志愿者服务队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6支,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法律普及、体育健身等志愿服务活动136次,1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党员干部400余人次,受益群众2.3万人次,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在双岗”的良好氛围。开展便民服务。围绕党建服务、社会保障、民政服务等群众服务事项,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开展政策咨询、事项代办等便民利民事项5000多次;依托人社培训基地和扶贫产业园16家企业,发布用工信息196条,组织开展就业情况摸底4900人次,累计培训650人,开发1000个门槛较低的普工岗位、300个要求较高的技工岗位,吸纳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就业;成立“老孟调解室”,聘请从事基层司法工作30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孟国玉负责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00多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50多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