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202x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汇聚新动能。
一、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把准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导,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
(一)准确把握核心要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在把握核心要义中推动全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二)准确把握实践要求。我县立足实际,审时度势,把“重塑我县、再铸辉煌”作为使命任务,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一园三区四个我县”目标定位,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我县段)生态保护区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示范园建设、现代电商物流集聚区建设、乡村振兴综改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改革任务,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县委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全县改革工作总体呈现多方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蹄疾步稳的局面,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我县将乘势而上,以经济领域重点改革为牵引,全力抓好重点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确保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基本建成“一园三区四个我县”;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厚植改革创新优势
我县在竞速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在厚植县域竞争力上勇突破,在提升发展支撑力上勇作为,全力推动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以特优现代农业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大做强特优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推动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9亿公斤以上;壮大特优果业,继续开展好农业冬季大会战行动,持续举办果品文化节活动,加快推动果业产业联盟规范化运行,重点抓好“双量、双品”,进一步叫响“我县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鲜枣数智产业园后续建设,全力打造冬枣特色专业镇。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食品产业园建设进度,推动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抓住“我县大闸蟹”火遍全网的有利时机,打造沿黄水产养殖产业链,全面提升我县水产养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加快战新产业培育,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加大项目招引,用足用好产业链链长制抓手,发挥东睦华晟粉末冶金产业链链核企业优势,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持续打造百亿工业集聚区、百亿纸业产业集群、百亿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深入打造渔药特色专业镇,力争年内产值突破12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紧抓我县被确定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的契机,加快推动浩吉铁路我县货运站建设,带动我县大宗物流、商贸零售各类行业蓬勃发展。
(三)以加快项目建设为支撑。聚焦未来3—5年发展方向,围绕“政策导向、民生所需、当前要干”等方面,围绕“两重”“两新”政策,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主动跟进意向投资企业,继续推行项目建设奖惩办法,着力解决好规范涉企检查不彻底、执行合同质量不高、网上办事应用率偏低等突出问题,探索实行“承诺审批”和“容缺审批”,持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四)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根本。重点办好“33+10+1”民生实事。狠抓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3件具体实事,统筹抓好年初向全县人民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
(五)以提升治理水平为保障。统筹抓好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深入推进黄河、涑水河和峨嵋岭“三条绿色走廊”建设,扎实推进中央、省委、市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非法排放、倾倒固(危)废等事件的发生,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排查整治非煤矿山、危化品、果库、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加强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坚决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千人百法下基层”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舆情管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
第二篇:某市202x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全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锚定“加快转型、振兴崛起”主线,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推进改革攻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产业,统筹推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加快构建“543”现代产业矩阵,不断为我市转型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一、在大抓项目建设上推进改革攻坚
持续深化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体制机制,用好“四库”管理模式,压实“一联五”项目包保责任,紧盯关键环节,做好全周期服务,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一)紧盯政策市场抓谋划。深入研究政策导向、产业动向、资金投向,以战略思维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加强“两新”“两重”项目谋划,主动向上对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专项债等支持。
(二)紧盯意向项目抓落地。持续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产业链条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分布图和核心企业分布图“五张图谱”,建立动态更新招商信息库,开展招商人员产业行业知识培训,主动出击、精准对接,推动更多项目签约落地。
(三)紧盯签约项目抓开工。做好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流程,帮助项目方抓好手续办理、规划设计、施工准备、用地用能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四是紧盯在建项目抓调度。紧盯“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按期投产率”,健全完善项目建设调度机制,精准掌握155个重点项目进展、投资完成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及时入库入统,按时投产达效。
二、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推进改革攻坚
持续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543”现代产业体系,有序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围绕工业转型崛起。扎实推进工业体制改革,打造光电、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容器、环保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光电产业紧盯深圳盈业光电、深圳励诺信半导体、东莞蓝镜灵、深圳安元达4个项目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加快推进蓝科途锂电池隔膜二期生产线改造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全面推进阳煤千军新能源部件智造项目进度;电容器产业以省晋海电子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全国较大的电极箔生产基地;环保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产能优势,加快推进泰石岩棉二期项目建设。
(二)围绕农业转型提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大做强优质小麦、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经济林“四大”农业板块。优质小麦板块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小麦制种基地县、粮油单产提升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畜牧养殖板块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大象农牧年出栏3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长荣农科种公猪站等项目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模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水产养殖板块扎实推进300亩小棚养虾、现代渔业示范园、陆基池(桶)养殖尾水治理等项目,加快推动优质、特色、绿色、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经济林板块扎实推进高标准设施冬枣大棚、高标准葡萄设施基地等项目建设,全面推广林下生草、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新技术新模式,扶持引导经营主体开展绿色、圳品、有机认证,进一步扩大“我市葡萄”“我市冬枣”等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三)围绕文旅产业转型增效。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涑水亲水宜居带”“沿黄历史文化带”“中条山休闲康养带”建设为引擎,深化拓展全域旅游,完善配套要素设施。涑水亲水宜居带加快伍姓湖和涑水河水体综合治理,将涑水生态廊道打造成为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多元活动、滨水娱乐、城市休闲的景观带;中条山休闲康养带以鹳雀楼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突破,带动尧王台、雪花山、神潭大峡谷等景区协同发展,推动中医药康养产业园落地,打造集科普研学、生态休闲、康养度假、自然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康养度假经济带;沿黄历史文化带围绕“一楼、一城、一口”,实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行动,重点建设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万固寺至鹳雀楼复合廊道等项目,力争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达到挂牌标准。在抓好文旅产业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着重优化产品供给、补齐要素短板、强化宣传营销,实现我市全域旅游深化发展,带动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当好“全市打造省旅游热点门户”排头兵。
三、在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上推进改革攻坚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健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转型发展增动能、添活力。
(一)深入实施全民创富行动。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扎实做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经营主体量质齐升。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治理“两不一欠”问题,构建“新官理旧账”、兑现政策承诺、及时给付账款制度机制,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完善政企沟通交流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一联五”包联机制,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推进“综合窗口”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由“多窗申请”向“一窗受理”转变。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首创“政务直播+云端帮办”服务平台,深化拓展政策解读、便民服务、帮办代办、业务讲堂、意见征集五大功能,实现线上督办和线下兜底深度融合,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