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在2024年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

在2024年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产业工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党和国家将“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写入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地位和待遇。XX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始终把“产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对标中央要求和上级部署找准切入点,融入企业发展大局找准结合点,回应职工需求找准落脚点,在担当中华全国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百家企业试点中探索实践,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气息,国企特色的“产改”创新发展之路。

一、抓好三个结合,融入企业中心任务,构建“产改”齐抓共管格局

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要求,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牵头组织与协调联动相结合,树牢“一盘棋”思想。将“产改”提上企业改革发展重要日程,成立“产改”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其他班组成员任副组长,机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全面宏观指导、政策协调、组织推进,持续研究解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方法,联手健全完善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制度机制。党委会每年专题收听工作汇报,企业主要领导全程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劳模先进座谈、班组长活动日、经济技术创新表彰等重大活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担当主责、工会牵头组织、部门协同推进、职工广泛参与的“产改”工作大格局。

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相结合,达成“战略性”共识。大力宣传新时期“产改”工作要求和企业推动“产改”的系列决策部署,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安排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制度20余项,形成了涵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提升、建功立业、权益保障、帮扶救助、创新激励等的制度体系,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对“产改”政策的宣传报道,总结发布先进经验,大力宣传集团公司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新风采,营造出关心尊重产业工人、支持推动产改工作的浓厚氛围。

试点先行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构建“三步走”模式。结合XX集团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国企的目标,确立“试点先行—结对带动—全面提升”的“三步走”路径,明确了1+2+N的发展路径,发挥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探索解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瓶颈性矛盾和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逐步实现了“产改”工作全覆盖。强化督导考核,月调度、季小结、年奖评,将“产改”工作纳入各级党政一体化考核、党建工作“优胜杯”竞赛考核、“职工之家”建设竞赛考核,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落实,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实施“五+”举措,立足职工发展需求,构建“产改”制度机制体系

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目标,创新方法路径,拓宽发展通道,构建制度体系,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教育+引领”,建设又红又专育人才的“大熔炉”。将职工思想教育与“四史”“企业史”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广泛选树典型、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等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产改”全过程。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建立宣传小分队,每年开展一项主题教育,每季度评选“峰煤好人”,每月组织形势任务宣讲,广泛开展职工大讨论、劳模报告会、文艺演出、合唱展演、诵读晚会、颁奖典礼等示范引领活动,凝聚职工思想合力。

实施“制度+机制”,形成劳资分配改革的“助推器”。健全完善工资增长、保障激励、津贴奖补、评先奖励等机制,收入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技术工人倾斜。设立创新创效和安全绩效工资,制订科技领军专家、优秀技能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等,确保职工年平均工资持续稳中有升。建立健全劳动竞赛奖励机制,每季度奖励红旗单位和功勋区队。实施领军人物津贴奖补,每年以18000元、120xx元的标准实施个人专项奖励。建立“准劳模”培养机制,先后培养全国劳模2名,省级劳模47名,市级劳模97名,企业劳模312名,每年组织劳模体检和外出疗休养活动,作为企业福利之一。

实施“平台+赛道”,筑好职工素质提升的“铺路石”。完善带薪培训制度,依托企业职工技师学院,每年开展综合类、专业类、安全管理和特种作业类培训达万人以上。选拔优秀人才先后到清华、复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XX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进修。此外,“师带徒”、实物教学、模拟实训、职工微课堂等小型多样的自主培训常年开展。连续二十年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了以顾博、张亮、葛建伟为代表的各级工匠人才、技术状元590余名,选拔任用技术骨干走上区科、矿级领导岗位,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更好的舞台。

实施“创新+激励”,点燃职工岗位建功的“总引擎”。树立“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解万题”活动,设立职工创新百万奖励基金,每年对优秀成果奖得主给予“红包”奖励,对发明专利持有者实施专项奖补,两年来转化职工创新成果1400余项,155项成果在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获奖。加强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打造“十有”标准化创新工作室60个、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基地1个、职工实训基地8个,为一线职工参与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实施“普惠+服务”,打造职工幸福生活的“加油站”。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生产单位“两堂一舍”改造升级达标率实现100%,5家达到四星级标准,1家达到五星级标准。井下设立洗手池,上岗前测量血压,组织全员接种疫苗,为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发挥工会优势,将“娘家人”工作室建到一线,“红”字号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帮”字号扶贫解困工程四季不断。持续构建帮扶网、大病互助、“家基金”三重保障体系,实现了精准服务、动态救助、常态帮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