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办公资料 > 新农村建设不能沿用经济思路 >

新农村建设不能沿用经济思路

  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在“中国经济观察秋季报告”上,重提用新农村运动缓解可能即将来临的通货紧缩。应该说,林毅夫的这一观点并不新鲜。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从1999年提出“新农村运动”概念以来,林就一直持此看法。换言之,林毅夫倡导“新农村运动”的出发点或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问题。

  不仅仅是林毅夫,五中全会后,很多经济学者在解读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时,首先想到的也是把农村作为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经济学者从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偏好出发,把目光更多地锁定在如何利用新农村建设缓解内需不足的矛盾上,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决策者则不能局限于此。如果决策者也把新农村建设仅仅看做是一个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很可能会造成在实施中走样,就像现在的大学扩招一样。

  大学扩招本身并没有错,其错在于动机不对。当初提出这一政策时,目的不是着眼于教育,而是把它作为拉动内需、解决通缩的工具,也就是说,完全是从经济出发。由于只看到大学扩招对拉动内需所起的作用,而对它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所以,几年实施下来,积累了许多问题。首先,大学扩招加剧了本以紧缺的教育资源,打开了高校高收费和乱收费的缺口;其次,高收费又使很多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农民不堪重负,陷入贫困,这从另一方面限制了他们的消费,由于后者涉及的人数远多于前者,因此,总的来说,大学扩招并未达到政策预想的拉动内需的目的;第三,大学大规模的扩招也造成了目前的就业紧张,毕业即失业既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使社会不稳定。

  新农村建设要避免出现类似于大学扩招产生的问题,就不能把缓解通缩、启动内需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尽管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内需不足,而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