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物价问题颇受关注,有人怨声载道,大声疾呼政府应出手打压价格。是通胀指数过高吗?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不见得。今年GDP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30%,而物价月均上涨4%多一点。经济学说,只要通胀率低于GDP增长,就不算高通胀,可人们为何对当下的物价反应如此强烈呢?是奇怪的现象,背后必有原因。
发改委官员说,今年物价上涨是由肉禽价格带动的,不是全面通胀。问过不少朋友,普通百姓大多对物价上涨意见大,而那些商界老板却不以为然。老板们财大气粗,肉禽涨价对他们微不足道;而靠工资过日子的,月入千多元,赡养父母、抚养孩子、油盐酱醋,处处得花钱。入不敷出,对物价上涨当然心存不满。
不过想深一层,百姓对物价不满,不一定就是物价高。不否认,物价上涨是因素之一;但换个角度看,也可能是收入增长慢。有数据说,9月份消费品价格最高涨幅达6.3%,而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5%,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于是人们把怨气撒在物价上,情理所致,不足为怪。
显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政府出面平抑价格,一是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短期看,平抑物价效果好,立竿见影;而弊端是,会掩盖供求矛盾,加剧通胀压力。此次物价上涨是由肉禽短缺引起,那么政府管制了价格,但短缺的局面变不了,若如此,物价上涨还是迟早的事。长痛不如短痛,与其现在控价,倒不如放开价格,鼓励农民多养猪,价格交给市场去调节。
高通胀固然有害,但价格随市场供需而适度上涨,对刺激消费有作用,无需一概排斥。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依我看,应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让职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即是说,工资增长应与企业收入增长大致同步;二是要建立规避通胀损失的机制。比如将工资钩住通胀指数,物价涨,工资也跟着涨。只要做到这两条,双管齐……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