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办公资料 > 应对危机不能就经济论经济 >

应对危机不能就经济论经济

福祉是一个综合概念,以心理满足为主,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提高人民福祉意味着提高个人和社区的生活满意度,促进自我发展。评价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就是看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换句话说,要看客观享受和主观感受
  最近到南方调研,与某地一位负责财政的领导同志讨论如何在经济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他的一番新论,颇有意思:在经济困难时期,应该把人的社会活动搞好,人类不能老是搞生产,全部人口也不能都搞生产,人们需要社会活动。要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比如办一些文化、节日活动,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把空闲的公共资源开发出来。有效扩大国内需求,也要站在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就经济论经济。
  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开始关注福祉问题
  这让我眼前一亮,马上记起曾在一本书上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人们发明了许多体育和文化项目。回京后就翻阅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其中写道,“即使在大萧条时期,华盛顿也是游客如云的”。“来到华盛顿的人们看到些什么呢?首先,他们要看看那个火车站。联邦火车站是按照首都古典派建筑规划建立起来的第一座巨型砖石结构,气势宏伟,和国会大厦一道俯瞰全城。”“在全国范围内,凡是有点公民荣誉感的城市居民都举行了支持复兴运动的游行,并且有许多彩车,有演奏着《幸福的日子又来了》的乐队。纽约的游行队伍,比所有其他城市的规模更大,有25万人参加,走了10个小时,观众达200万。”威廉还说,那个时期,电影、音乐、夜间棒球赛等都出现了。人们在1935年初次听到了摇滚音乐。
  的确,在长达10年的大萧条中,音乐、电影、阅读、体育等成了美国人的基本休闲方式。人们还开展简单的家庭游戏,诸如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等。这些休闲和消遣活动既消磨了时间,也排遣了焦虑。总统罗斯福也不例外,他最喜欢的消遣方式是集邮。罗斯福利……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