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办公资料 > 弄巧成拙的“谬赏主义” >

弄巧成拙的“谬赏主义”

  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将干好本职工作叫"奉献",这实际是一种"谬赏主义"。它将本应该做的事,提升为需要褒奖的事,这样,会一步步地逼退社会生活的底线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无论是商店还是饭馆,几乎在所有服务行业,所谓服务态度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服务员爱答不理,你叫几声,该聊天还是聊天,你买东西简直比向他要东西还难。那时的商店或饭馆里,经常贴有“为人民服务”的大字标语,但服务员的脸色与标语恰恰形成鲜明的对照。而现在,商店或饭馆中“为人民服务”的大字标语不见了,服务员的态度却大大改善了,有时甚至已经到了热情过分的程度。一位叫作卡特琳娜的瑞典女记者,在《金发碧眼看中国》一书中的看法就是,“服务员太殷勤,老师太过分”。
  其实,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何理解双方的关系。在80年代或之前,我们把原本商业上的交换关系理解为带有道德伦理含义的服务关系。于是就经常出现这样尴尬的一幕:受到粗暴对待的顾客指责服务人员说,你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吗,怎么这种态度?服务人员则理直气壮地回敬道:我是为人民服务的,可你一个人代表人民吗?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这样的对话和揶揄,往往就演变为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激烈指责和争吵。对这样的场面,年纪大一点的人,都会有许多记忆。而今天服务业中服务态度的改善,恰恰是在于在人们的意识中对这种关系定位的改变:服务提供者和顾客的关系,并不是带有道德伦理色彩的行为,而是商业中的一种对等的交换。无论是售楼小姐还是饭馆服务员的满面微笑,体现的都不是一种高尚,而是一种职业的动作。
  这让我想起最近刚刚看到的一个新词,叫作“谬赏主义”。这个词是一个网友在回应我关于“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问题时提出来的。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了一下,结果是这个词以前确实没有人使用过,是这位网友的独创。什么是谬赏主义呢?这来源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