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结计划 > 在脱贫攻坚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对策 >

在脱贫攻坚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对策

  xx县地处黄河中上游、泾水之北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素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杏乡”“陇东粮仓”的美誉,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扶贫困县、六盘山片区58个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全县辖10镇9乡、215个行政村,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耕地169万亩,人口5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38万人。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17.23万人,贫困面36.21%,贫困人口规模居甘肃省第一。
  近年来,xx县按照中央1号文件中“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的要求,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基础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缓慢等客观条件和思想观念守旧、创业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管理粗放、效益低下,总体上处于低落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经济收入微薄,“凝聚民心”作用不强。我县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缺乏产业支撑,绝大多数来源于老旧村部、校舍等租赁收入,转移支付和石油征地款的提留,还有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零,甚至为负数。据统计,全县201x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18万元,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3个,空壳村有42个,其中全县80个深度贫困村年总收入仅为47万元。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法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无本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群众有困难、组织帮不了,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的话语权和号召力缺失,难以凝聚民心。
  二是村级干部观念落后,“引领脱贫”能力不足。村干部普遍“小农”意识严重,思想观念保守,缺乏长远眼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能力素质较低(据统计,我县村干部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村干部总人数的87.6%;村“两委”正职……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