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扶贫办开启精准扶贫的“开发区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何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对症下药”,成为当前社会民生发展的重点难点。据统计,全区贫困群体中登记失业对象2464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共20xx户4191人,农村五保对象共588户,困境儿童412人,重点优抚对象1194人。全区贫困人群致贫原因不一而足,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乏主要劳动力;长期生病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部分失地农民缺乏就业谋生手段;自然环境较差,部分“靠天吃饭”的农民缺乏必要资金与项目等等。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XXX整体发展的排头兵、改革的试验田,如何在XX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经济发展的“领军作用”、推动区内贫困人群在202x年前甩掉贫困的帽子,结合XXXX局具体工作实际,还需完善“个性化定制”,从就业、社保、医改等民生事业着眼着手,开启精准扶贫的“开发区模式”。
一是发挥增加就业在精准扶贫中的推动作用。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通过增加就业收入让贫困人群富起来。借助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劳动保障三级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招聘网等手段,掌握企业当前用工状况及企业用工需求,并深入农村、社区了解农民工就业愿望,宣传园区企业用工岗位需求情况,吸引以徐庄镇为主的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围绕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及去产能人员等重点群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精准、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就业质量。201x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5230人,就业再就业培训班培训人数1550人,召开公益性招聘会44场,推荐就业岗位累计29442余个,通过就业增收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双手甩掉贫困的帽子……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