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锤炼优良作风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既是检验党性原则的戒尺,也是改进作风的镜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按照省行党委安排,下面,我重点围绕“落实严以律己要求,锤炼优良作风”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理解“严以律己”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本和行为准则,是对古今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躬行实践。
第一,“严以律己”蕴含着中华优秀文化从政修养的精髓。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中贯穿着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红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从政者要“正己”、“克己”,使自己端正,克制自我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各种欲念和行为,达到“仁”和“礼”的要求。宋代吕本中所著《官箴》曰:“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严、能是称职干部的基本标准和职业精神的底线,廉、公则是优秀干部的必备条件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这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唯“严以律己”为其动力之源。明代思想家薛瑄把“廉者”分为三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中华传统文化中,反躬自省、严以律己的典范比比皆是:东汉杨震“暮夜却金”、三国诸葛亮“自贬三级”、《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汉书》中的“归咎于身,刻己自责”、《中庸》中的“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讲的都是严以律己的道理。严以律己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对中华文化从政修养精髓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