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品德与生活(社会)》立标示范课活动有感 >

《品德与生活(社会)》立标示范课活动有感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而到底如何上这个“小”学科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XX小学前几天进行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立标示范课活动。与其说是立标示范课,不如说是一次《品德与生活(社会)》研讨课活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不是一个新设的学科,但是这个学科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薄弱学科、边缘学科,我们地区对《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研究还不是很广泛和深入。换句话说,这个学科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但是今年省素质教育会议之后,对全省各地的影响大家是看得到,也是感受得到的。比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设置的变化就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既然我们正式开设了这门课程,我们就有义务、有责任上好这门课程。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很明确:探究应该如何进行思品学科的课堂教学。
  活动中,XXX和XXX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卫生好习惯》两节课,这是这两位老师的初步尝试,也是我们大家对《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的初步尝试。课堂教学不会尽善尽美,充其量也只是初现雏形,有很多值得质疑和商榷的地方。我们以这两节课为话题,共同研究和讨论思品课堂教学。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到: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里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儿童生活”。
  这是两节课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的基本原则
  1、贴近生活的原则
  “生活化”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道德教育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我们的思品课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上都体现了很浓的生活气息,都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如六年级……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