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之火在奋斗中燃烧——青年官兵学青年习近平
我缓缓合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沉浸在习主席四十多年前梁家河的峥嵘岁月中久久不能忘怀。
时光荏苒,岁月青葱。青年的习近平恍然间就那样在梁家河度过了自己七年的知青岁月。犹记得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所要求的知识青年的人生选择。
为了当好这个农民,习近平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了。那时的习近平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年龄不满十六岁,还未到插队的年纪。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和环境,青年习近平短暂的茫然后是投身其中的热忱,更是在那七年的艰难岁月里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的广袤的黄土地上。让人不禁思索,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支撑着青年的习近平一往无前的走了下去,铸就了那四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这,是一种无惧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
那时的习主席,年龄最小,且第二年有留在北京当工人的机会。面对这样的形式,习主席没有选择更安逸、舒适的一步,而是义无反顾地去到了最艰苦的梁家河插队。面对“五大关”、面对由贫瘠的农村条件所带来的各种困难,没有抱怨,只有埋头苦干、迎难而上。从舒适的北京到艰苦的梁家河,从稚嫩的学生到朴实的农民,从高干子弟到基层百姓,这种巨大的转变与落差,并没有阻挡习主席前进的脚步,而是一如既往地奋斗着。这就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现在有一些年轻的党员干部面对困难与矛盾总是“视而不见,见而不为,为而不钻”,没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不少青年人更是“下定决心办成事,一有困难就完事”,没有那种大恒心和大毅力将攻坚克难进行到底。我们,当代青年官兵就是要学习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学习这种“咬定青山不放……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