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的“块状经济”的探讨
浙江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决状结构特点,即一个乡镇或几个乡镇集中生产同一类产品。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把它称之为“块状经济”。也有人叫“区块经济”。其实这就是区域特色经济,只是它并不以一乡镇、一县市的行下区域为界限。
目前,经济界和新闻界都在盛传“浙江现象”和“浙江精神”。以笔者愚见,“块状经济”是“浙江现象”中最突出的一大现象,也最能体现“浙江精神”。
浙江全省共66个县(市、区), 却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各类块状经济306处,总量达2644亿元,每处平均规模为8.7亿元,其中超100亿元的有4处。嵊州市生产的领带在全国领带市场中占有80%的份额。国外新出的领带式样只要一到他们手中,21小时之内他们就能将这种新款式摆上市场。诸暨市大唐镇年产袜子48亿双,在全国袜子市场的占有率为70%。富阳市分水镇年产圆珠笔12亿支。海宁不产一张皮革,却成为皮件生产基地,占有1/4的国内皮件市场。嘉善不产一寸木材,可每年生产各种成板350万立方米。仙居农民把全国各地照相馆、医院X光室生产的80%的废液收购回去,1999年提炼出500吨白银。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浙江人不无自豪地说:他们的决状经济往往是本地无自然资源可利用的“无中生有”经济。
探讨浙江块状经济的成因是一件十分有价值但又很容易挂一漏万的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是老百姓敢闯。浙江的块状经济是老百姓白手起家干出来的、闯出来的。浙江人多地少,“七山二水一分田”,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由于处于沿海前线,地去国家投资较少,长期以农为主,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仅124亿。改革开放后,浙江凭其区位优势,得风气之先,加之能工巧匠多,头脑灵活,一心想改变贫穷生活的广大浙江农民率先爬上田坎,不等不靠,用“五把刀子”(剪刀―服装业、菜刀―饮食业、皮刀―皮革业、剃头刀―理发业、螺丝刀―修理业)闯荡市场。他们北上南下西……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