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权益维护的“三维一体”模式研究
从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开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到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再掀高潮,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分制,一国两策”的格局已经完全被打破,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进城打工致富。于是在农村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群体——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包括出国)务工,而留在原地,在家乡接受教育,随祖辈一起生活,或被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甚至自我照顾的孩子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子女”(16岁以下的孩子)。据中国经济报统计,中国现阶段“留守子女”已高达20xx万(韩启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经济报》20xx年12月23日)。如此庞大的“流守儿童”群体,如此一群由于父母进城务工而享受不到正常的关心和爱护,教育和管理的墙脚中的蓓蕾,他们在农村中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而他们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试作以研究。
一、“留守子女”当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情况下,农民顺应经济发展潮流,通过打工来致富,进而为孩子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父母进城打工以后,孩子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现象,导致“留守子女”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及卫生保健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迅速的演变为社会问题。
1.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天当中与父母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与父母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智商明显高。事实的确如此。浙江省温州市全南县实验小学校长刘诗年告诉我们,该校在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