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课件 > 论中国“80后”现象的社会历史成因 >

论中国“80后”现象的社会历史成因

建国以来,享受单独命名权的一代人除了老三届就是“80后”了。人们说起“老三届”往往带有褒义色彩,是由于他们经历了苦难、奋斗、进取、成功的特殊人生历程。在今天共和国的历史舞台上,“老三届”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xx年以来,人们频频提及的“80后”,也是被社会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不得不关注的独特的另一代人,但是“80后”被赋予了自我、叛逆、虚荣、任性、另类、以自我为中心等较为消极的含义。
一、“80后”现象解读
“80后”的概念至今还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80后”是指出生于1980~1990年之间的一批被市场接受却又没有被文坛接受的一批青年作家或写手;还有的学者认为“80后”就是指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美国《时代》周刊对“80后”的命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xx年2月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的照片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第一个登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作家。这期《时代》杂志把春树与另一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写手韩寒称作中国“80后”的代表。这一似乎明确的命名与定位,引起人们对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文学写手以及他们的写作行为与作品的关注,这种关注迅速地从网络、从圈子上升至读书界、文学界。此后“80后”不但成为圈内圈外的焦点,而且成为一个正式取代其他称呼被广泛使用的命名。
实际上,几个青年写手远不能代表整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他们的作品既是80年代出生的人写作,又是以80年代出生的人为读者,描写的主人公也是80年代出生的人,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都能够引起80年代生人的共鸣。所以,“80后”应该是包含了这个群体的优秀者在内的整个80年代出生人的总称。据《中国人口信息网》不……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