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都同样适用。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历史研究,一方面要求立论所依据的史料应该是经过认真辨析、严格考证的;另一方面要求将依据可靠史料得出的研究结论放回当时的社会实践,在历史情境中加以考量。这种实事求是的方法,应该成为历史研究的主要路径。
在当前的历史研究中,学者们大多依据可信史料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但也有人对历史还存在着“戏说”、“自说”等倾向。所谓“戏说”,就是不顾史料的真伪,把历史演义化、戏剧化,肆意篡改甚至编造“历史”。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历史研究不是文学创作,把“戏说”引入历史研究领域,贻害无穷。所谓“自说”,就是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和需要,打着“一家之言”的旗号,随意解释史料。初看起来感觉能说得通,但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一家之言”都是自以为是的曲解,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
对于“戏说”、“自说”的危害性,人们是有所警觉的。但有一种倾向却未必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这就是从史料里寻章摘句,所选用的史料虽说是真实可信的,但研究者对史料的解释和理解、对历史的评价却没有结合历史实际,更没有把结论放回历史的具体情境中加以检验,而是从文本到文本进行纯理论的逻辑推演,所得出的结论看似言之有据、确凿无疑,却与历史真相相去甚远。对于这种研究倾向,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来加以剖析。
1898年9月,康有为上了一道《请易服改元折》,请求废除长袍马褂,与欧美同俗。因为长袍马褂等服装是清朝统治的象征,被视为不可动摇的“祖制”,因而有些研究者对康有为此举评价很高,认为“易服”建议是“在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中公开对辫、服政治禁区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和突破”;“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这样的评价,初看颇有道理,但……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