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慈善总会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我市慈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捐赠规模日益扩大,慈善救助深入人心。特别是经历“抗震救灾”、“慈善救助双日捐”、“送温暖献爱心”等多个募捐活动考验后,吉林地区各级慈善组织去年共募集款物1.3亿元,约为吉林地区社会捐赠总额的80%,市民平均每人向慈善组织捐赠30元,慈善事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募捐工作中,我们感觉到有效激励对于激发公众慈善热情,提高慈善机构的劝募能力极其重要,是推动慈善高速度、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就如何建立慈善事业激励机制谈一些肤浅认识。
一、激励机制含义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工作动机,使人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就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业的兴衰。
二、激励需求分析
人们的行为往往和激励相联系,有动机才能有行为。目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相对淡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慈善氛围比较浓厚的美国,每年捐赠到各类慈善公益事业的资金占美国GDP的9%。除了公民慈善意识以外,更多的是激励机制作用的一种表现。中华慈善总会举行的相关活动中,往往是跨国公司致力于慈善事业,国内企业热情并不高。有调查结果称国内企业90%没有参加过慈善捐赠。不少企业和公民在一个问题上有相当的共识:投身慈善事业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慈善者往往给予许多政策优惠,而在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激励机制。激励作为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把激励机制灵活引入到现代慈善事业中来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和公民的慈善意识,吸引……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