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课件 > “三农”问题的根在哪? >

“三农”问题的根在哪?

“三农”问题的根在哪?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的探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农村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发生了自建国以来最为显著和最为深刻的变革,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好景不长,在经过短暂的繁荣后,农村经济陷入徘徊和停滞状态,以致到九十年代初以来,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在日益严峻的问题面临显得暗淡无辉,“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逐渐取代家庭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农村的主流话语,农村再一次以中国现代化的阴灰面和落伍者而不再是改革的火车与光亮点成为全社会注目与同情的焦点。李昌平以“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来表述“三农”问题及其严重性,这是对目前农村形势的准确把握和清醒认识。“三农”问题为什么在中国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时日益凸现出来?有人认为是分散的小农经营导致了农业的不发达;有人认为是负担的加重妨碍了农民的致富;也有人认为基层干部的腐化是农村不发展的根源。

  这些理论无疑对于农村个别和局部现象具有解释力,但是对于整个农村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却很难有说服力,因为,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的贫苦是自上个世纪初就是事实,这有R.H托尼的“(中国)有些地区农村人口的情况,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的论断和黄宗智对华北“贫民经济”的描述作证。“三农”问题(尽管各个时期表现形式不一样),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农村资源结构和中国现代化方式和过程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所以,要真正把握“三农”问题的根源,仅从现实去分析是不够的,应该放宽探寻的视角,从历史的逻辑和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去把握。

  秉持着“一切历史都流传到当代,当代……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