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国家公共安全形势研判及政协公共外交工作建议
对周边国家公共外交形势的判断。自20xx年起,随着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周边国家借机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合纵连横”挑起事端,日本“远交近攻”加强日美同盟,朝鲜半岛僵局难破,中南半岛国家与中国在湄公河等跨境河流的开发治理问题上纷争不断,在领土问题上与印度对峙长达60年并屡现危机。这一系列传统或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持续发酵,外加周边国家对中国国力增长的由来已久的战略敌意,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转折,从保持了十年之久的相对稳定态势转入一个战略摩擦期。
战略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偏见,已经给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无论是政府高层在外交场合的公开表态,还是媒体的集中报道、网民的隔空喊话,都不可避免地给缺乏深层次互信的邻邦关系中增添了更多的嫌隙,严重时甚至形成公众情绪的对立,给正常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带来阻力。因此,基于对周边形势的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工作或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公共外交可在周边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公共外交的受众是人,与传统外交的“权力”观不同,它注重与受众情感的增进和维系。国之交在于民之亲。民众的观点势必经由舆论和其他方式对政府的外交政策造成影响。
新闻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一直是公共外交中较为活跃的角色。在信息化进程全面深入发展的今天,媒体及其承载的舆论在传达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国力增长的顾虑、最大程度地争取理解和支持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首先,媒体在增进两国民众了解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能更为直接地面对周边国家民众进行信息传播和文化表达,有效减少对彼此的认识扭曲,加深理解和互信。
其次,当与周边国家发生摩擦时,媒体的迅速反应、多渠道传播能有效地起到澄清事实、弥合歧见、化解矛盾的作用,对争取舆论主动、提升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有不可替代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