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机关人员理论研讨文章:服务群众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
服务群众零距离,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始终坚持的信念和准则。党和国家的许多惠民利民富民政策应该在人民生产生活中检验,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应该在群众的所见所感中检验。但目前还存在联系服务群众蜻蜓点水、“最后一公里”迟迟打不通的现象,“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的瓶颈亟待破解。
出现惠民政策总是走在路上的现象,与多方因素有关。基层机构分工不明晰,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监测,任务落实不到位;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输出,产生不作为现象。实现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需要打通机构设置、上下级反馈机制、监督问责机制三方面的壁垒,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利益。
一是机构设置顺起来,明确责任分工。群众和企业办事了解“进哪一道门”是政策有效落实的第一步。明确的机构设置和详尽的分工设置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根本前提,能够显著提升政策实施效率。基层政府要根据各个机构日常工作实际,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进一步细化和明晰机构分工,明确和协调各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尤其在特殊时点和重要任务面前,及时对机构资源进行分析整合,保证上级安排的工作干得顺、干得好。确保在群众和企业需要政策需要服务时,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能够及时提供,维护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个形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沟通机制顺起来,强化双向反馈。政策落实情况需要上下级不断进行沟通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在强化上级部门对基层机构领导和督查的同时,打通由下至上的反馈通道,基层机构遇到难以解决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询问和反馈,上级部门必须予以回应,并协助解决。相比较由下而上的工作汇报,自上而下的解决反馈更为重要,前者保证政策落地,后者则保证政策取得实效,坚决杜绝上级部门不作为、基层机构看着办的现象出现,上下联动,目标措施一致,才能……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