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课件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面对的理论问题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面对的理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把它列入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内容,这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农业农村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优先抓手,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举措。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农村治理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村社区建设落后、青年人流失严重、基层治理软弱、生活污染严重、小城镇建设滞后等,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成效。
  (一)薄弱的农业基础,狭隘的“小农思想”束缚农业是民生之本,而“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来看,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重要时期,一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期,随着工业基础的完善,第三产业的崛起,农业的基础性生产地位被掩埋。农业生产支持力度提升,土地政策完善,“农业税”取消及“农业生产补贴”落实,乡村群众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看到农村薄弱的农业生产基础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居主导地位,农业还远未走上绿色发展的路子;农业从业人员的流失、耕地退化、农业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以及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欠缺,甚至包括自然天灾等不可估测的“硬件”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在“软件”上的现实阻碍,主要体现在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对农民群众的束缚,使得“作为政治力量的因素,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是表现出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隔绝状况的冷漠态度”。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为特色的农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特……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