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结构化研讨:落子开局新时代 产业引领新未来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5句话20个字的总要求,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其中“产业兴旺”作为振兴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农业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逐年走低,加之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不断加强,在畜禽治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落实河湖长制专项行动中,一批高污染、低效益的农业种养产业被清退出市场,传统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消费需求,农业发展的动能转换已迫在眉睫。201x年底,中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补短板推动农产品供给端提质增效,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增强的目标。而在现实工作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缺乏,土地零散化碎片化的低效利用、农产品质次价低等问题成为困扰农业转型发展的“拦路虎”。如何破除瓶颈,加快产业转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以“三乡”工程为抓手,推动人才资金回流农村。产业发展快全靠能人带,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村回流,是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强化情感融合,吸引市民下乡带活农民。抓住市民回忆乡愁,追求归园田居生活、下乡养老的心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风情民宿,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农村住得下、吃得好、消费得了。强化情感联络,吸引能人回乡激活农业。大打乡情牌,出台鼓励政策,引进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促进“农业+”转型提升,推动体验农业、采摘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养生农业、教育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强化情感招商,吸引企业兴乡盘活农村。大力引进发展农业有眼光、有情怀的企业回乡投资兴业,盘活农村宝贵的生态资本,让企业的品牌优势、产业链条、市场渠道辐射周边……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