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很多官员、领导时常微服私访调查了解基层实情。无论是从开元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到满清皇朝的康熙乾隆;还是从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党的好干部焦裕录,等等,他们以微服私访的方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弄清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减轻了基层的沉重负担,解决了很多的现实问题,消除了许多的安全隐患,也防止和避免了被基层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达到了调查了解的最终目的和总体效果。这种微服私访的领导作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时下,我们的一些领导或机关干部调查了解基层,要么提前向基层公布领导的具体行程和调查的详细事项;要么事先给基层打好招呼,确定好调查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每个步骤;要么下基层调查的人员浩浩荡荡,场面热热闹闹,氛围轰轰烈烈。于是,一系列的不良现象和问题都由此发生。领导要走的路线,基层事先都走了一遍,不仅一路横幅满天、彩旗飘扬、板报不断、鲜花掌声应接不暇,而且桌椅整体划一,电脑焕然一新,门窗玻璃可以映出人影;领导要检查基层单位的全面建设,就将领导带到搞得最好的单位或值得看的“亮点”,不仅可以移花接木,把其它单位所有的精品“拿过来”装饰门面,甚至出现厕所干净不让上、衣服被褥不让晒、汽车轮胎打鞋油等怪现象;领导要调查基层开展活动情况,便将爱挑毛病的“刺头”兵“过滤”出座谈名单,给官兵一一打招呼,强调必须遵守保密守则“十不准”,否则待领导走后立马追究试问,“小鞋”随时穿。结果领导机关看到了基层所谓的表面现象,形势一片大好,难免作出误判,或许还会对基层的做法给予高度赞赏和表扬。领导机关最终只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既摸不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又忙了、苦了、累了基层官兵,弄得基层官兵怨声载道,还滋生了一些影响和制约部队建设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从而失去了调研对工作的指导意义。
诚然,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将具体的调查对象、走访路线和踏勘场地全部由自己选定,……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