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个更”。某某县正是顺应人民群众期待有“更好的教育”,实施了投资XX亿元的独立高中项目。然而,项目开工不久就遭到了不少群众的阻拦,致使项目建设工期不断延长。一个民生项目为何受阻呢?又是怎么化解的呢?给了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一、为了“更好的教育”——某某独立高中项目应运而生
某某中学是一所建校时间长、在校人数多,担负全县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重点中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活动场所窄小、住宿拥挤、大班额多等原因,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决定重新选址新建某某中学(称为“某某独立高中项目”)。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得到广大群众纷纷支持的基础上,某某县决定开展建设独立高中项目。项目选址于某某县某某办事处北侧,占地面积XX公顷,建设面积XX万㎡,绿化面积XX万㎡,运动场地XX万㎡。拟投资XX亿元,建成后可容纳XX名学生就读。
二、一根导火索,引发八个爆火点——事件的起因
该项目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某某县于XX年XX月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启动征地工作,到XX年XX月土地丈量工作完成,共丈量土地XX亩,涉及被征收农户XX户。前期征地补偿工作进展顺利,XX年XX月XX日起开始的一期场坪施工如期进行。
XX年XX月XX日上午,少数群众拿着在网络上下载的“国务院要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XX倍”资料,煽动怂恿被征地群众近XX人,聚集到施工现场,以补偿标准过低为由进行阻工。这一张网络的资料成了被征户阻工的“正当理由”和导致阻工的导火索。……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