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关于历史自信的意识形态功能主题报告 >

关于历史自信的意识形态功能主题报告

  关于历史自信的意识形态功能主题报告一、问题提出:既有研究与一个可能的分析视角党的二十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

  党的历史自信不是醉心于曾经的辉煌成就,不是满足于新时代十年来党和人民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更不是止步于未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之中。

  历史自信联通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强调的,“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1]71。

  实际上,作为与党的百年历史及伟大成就相呼应的“理论研究的热点”[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历史自信”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此后,学者们围绕历史自信的出场背景(齐卫平,202x;谢江平,202x)①、本质要义(肖贵清等,202x陈金龙,202x)②、实践指向(杨军,202x;苏振源等,202x)③等开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代表成果。

  同时还应看到,“历史自信”不仅承载着深刻的生成论、本体论、实践论意蕴,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功能性,为我们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