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政治意义和实践要求
二、突出工作重点,精准发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强化系统施策,构建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治理长效机制
一是织密“监督网”,让问题无处遁形
二是打好“组合拳”,提升治理效能
三是筑牢“防火墙”,扎紧制度笼子
四是树好“风向标”,弘扬新风正气
四、压实政治责任,锻造新时代群众身边腐败治理的硬核力量
……
省委副书记在2025年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作风建设深化年”部署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持续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延伸。刚才,省纪委监委通报了典型案例,XX市、XX县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政治意义和实践要求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我省正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的关键阶段,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任务艰巨繁重。但个别地方和领域仍存在“蝇贪蚁腐”屡禁不止、基层“微权力”失控失管、形式主义
……略……
。 执法司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直接影响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近期群众反映较多的“提篮子”“打牌子”等干预执法问题,暴露出权力寻租的空间依然存在。要推动“雪亮工程”与执法记录仪数据融合,对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开展专项治理;在司法领域推广“阳光案卷”机制,对案件办理全周期留痕可追溯,坚决清除“法律掮客”“司法黄牛”,让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三,打好基层“微腐败”治理“持久战”。 基层“微权力”看似微小,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从巡视巡察反馈看,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工程谋取私利,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暗箱操作,有的学校食堂克扣学生伙食费。要深化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推广“村账乡管”模式,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建立监督联络站,选聘老党员、乡贤作为监督员,织密基层监督网。
第四,打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歼灭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群众之间的“无形的墙”。有的地方搞“盆景式调研”,有的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转嫁责任,有的政务APP重复注册、数据壁垒。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精简会议文件、规范督查考核的硬杠杠,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专项清理,对“躺平式干部”实行“黄牌预警、红牌问责”,推动干部把精力真正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三、强化系统施策,构建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治理长效机制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必须强化“全周期管理”,推动治标与治本同向发力。
一是织密“监督网”,让问题无处遁形。 整合基层纪检监督、村务监督、群众监督力量,在乡镇(街道)建立“监督协作区”,在村(社区)设立“监督驿站”,形成“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督题、社会评题”的闭环机制。推广“码上监督”平台,让群众扫码即可反映问题,对实名举报实行“优先办理、及时反馈”。
二是打好“组合拳”,提升治理效能。 深化“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巡察”联动监督模式,对乡村振兴重点村、集体“三资”规模大的村提级巡察。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对骗取民生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联合惩戒。在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推行“红黄蓝”分级监管,对高风险环节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
三是筑牢“防火墙”,扎紧制度笼子。 针对“微权力”运行薄弱环节,全面梳理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让干部“照单用权”、群众“按图监督”。在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处置等领域推行“阳光议事日”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并全程录像存档。
四是树好“风向标”,弘扬新风正气。 开展“清廉单元”创建行动,培育一批“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示范点。深入挖掘本土廉洁文化资源,将廉洁教育纳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对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及时澄清正名,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压实政治责任,锻造新时代群众身边腐败治理的硬核力量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关键在责任落实、成效在担当作为。
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主体责任。 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党委书记要带头领办重点难点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蹲点式”督导。推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向下延伸,对基层“一把手”开展政治画像,对群众反 ……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