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边疆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

边疆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边疆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的规定,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指在陆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关系着边疆地区发展的未来,学校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帮助他们及时、正确、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边疆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学校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12个词、24个字,内涵丰富。由于此前的教育中都已经反复强调这些内涵,特别是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各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并不陌生。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学生一般也能记住。但核心精神,需要在学校课程教学和其他培养活动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对其进行详细阐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对生活的理解、掌握的信息,不断选择、辨别、强化记忆和认同,通过具体化运用与实践,变成支持他们应对学生阶段和走向社会遇到的各种变化的骨气、底气、勇气。

  (一)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要让学生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中国和世界,国家、社会和自身,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的变化中深刻认识历史和现实。一是近代以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跟上全球化、现代化的步伐,导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其中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人必须为国家富强努力奋斗,才会有幸福和安宁。但奋斗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欢歌笑语,奋斗者的道路永远充满艰辛,要做好准备,必须做好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二是当家作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进一步推进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包括青年在内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当家作主要承担相应责任,并掌握各种当家作主的本领,有机会上大学就一定要学好当国家主人的本领。三是“五个文明”的建设都需要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作为过程,既需要通过技术革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更需要个人的自律,边疆高校大学生应当成为具有较强自律能力的人,并用好此本领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充分理解和谐的内涵。主要包括作为追求的过程中,人与人及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处理任何一种关系中,应当都能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的社会变化,在趋利避害中始终坚持做有品德的公民。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