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县扎实推进摩托车、电动车整治安全守护工作报告 >

县扎实推进摩托车、电动车整治安全守护工作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XX县聚焦两车安全风险隐患突出问题,将两车整治行动作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通过隐患排查、违法整治、普法教育三大行动,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为广大居民营造便利、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一、问题概述

  据统计,XX县摩托车、电动车数量多达5.3万辆,占全县机动车总量的68%。这类车辆因成本低、灵活便捷,成为群众短途出行的首选工具,日均骑行量突破10万人次。但在便利的背后,安全隐患触目惊心:近三年涉及两车的交通事故占比达全县事故总量的52%,其中亡人事故中两车驾乘人员占比超七成。具体表现为“三高两低”:违法率高:202x年执法数据显示,两车驾乘人员未佩戴头盔、违规载人等违法行为日均查处量达270……略…… 摸底排查:结合“送考下乡”活动建立两车“一车一档”数据库,录入车辆信息5.3万条,精准识别逾期未检、达到报废标准车辆2300余辆,通过短信定向提醒车主整改。

  (二)开展专项整治,以查促管深入控。创新“三时三地”执法模式(早中晚高峰时段+学校、商圈、国道重点区域),形成高压震慑:科技赋能执法:在206国道部署移动测速仪18台,利用AI识别系统自动抓拍未戴头盔行为,日均推送违法信息200余条;组建无人机巡逻队,实时监测农村集市占道停车、违规载人现象。柔性执法出新招:推行“朋友圈集赞免罚”机制,违法者发布交通安全警示图文并集满30个赞后可免予罚款,既扩大宣传覆盖面又增强教育效果,累计教育当事人1.2万人次,头盔佩戴率从32%跃升至89%。重点时段攻坚:针对学生上下学时段,在全县56所中小学周边设置“护学岗”,严查三轮电动车违规搭载3人以上行为,查获超员车辆1300余辆次,家长_头盔佩戴率提升至95%。部门联动增效:联合城管部门开展遮阳伞“清零行动”,在农贸市场、商场入口设置助拆点,提供免费拆卸工具,累计拆除遮阳伞1.8万把,相关投诉量下降76%。

  (三)巩固创建成效,宣教结合精准导。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滴灌”的宣传矩阵。立足群众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构建“文化浸润+案例震慑+分层引导+家校联动”四位一体的交通安全宣传体系,推动安全理念从“入眼入耳”向“入脑入心”转变。一是文化浸润强认知:非遗活化让安全知识“接地气”。深挖本土非遗资源赋能宣传教育,将交通安全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依托国家级非遗“XX雕版印刷术”,邀请12名传承人设计“一盔一带”“拒绝酒驾”等主题雕版,在社区广场开设“安全印记”体验工坊,组织2300余名群众亲手拓印宣传页,让交通安全知识随着墨香浸润千家万户。二是案例警示触灵魂:沉浸式体验唤醒敬畏之心。以“身边事”敲响“警示钟”,构建“视、听、感”三维震慑场景。联合交警部门制作《生死瞬间》警示教育片,真实还原23起两车亡人事故现场,在车管所业务窗口、驾校理论课堂滚动播放,日均触达群众600余人次。三是家校协同护幼苗:小手拉大手织密安全网。联合教育部门打造“家校安全共同体”,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在全县86所中小学开展“安全童行”主题活动,组织8万名学生绘制家庭出行风险图,评选“最美安全小卫士”320名;创新“双线监督”机制——学生每日检查家长头盔佩戴情况并登记“安全积分卡”,家长扫码上传骑行照片至班级群打卡,带动3.2万户家庭签订安全承诺书。同步推出“家长安全学分制”,将交通违规行为与学生评优挂钩,倒逼家长以身作则,家校共管模式下学生接送事故实现“零发生”。

  三、经验启示

  (一)必须站稳群众立场,倾听民意发现问题。XX县在整治初期开展“安全出行大家谈”活动,收集群众建议480条。针对群众反映的“考驾照难”问题,将摩托车考场下沉至7个乡镇,202x年新增持证驾驶人1.1万人;针对“头盔夏季闷热”诉求,推广透气型头盔并发放优惠券1.5万张。这些举措让整治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群众满意度达93.6%。

  (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合力推动问题破解。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交通运输局优化公交线路12条,解决偏远村落出行难题;市场监管局严查拼装改装窝点,查获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