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我与民建”主题征文——平凡脚步中的成长印记 >

“我与民建”主题征文——平凡脚步中的成长印记

  夏日的午后,我站在社区养老院的院子里,看着几位民建会员正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阳光透过香樟树的缝隙洒在志愿者红马甲上,映出“民建社会服务队”几个金灿灿的大字。一位老人突然拉住我的手说:“闺女,上次你送来的收音机,夜里听着戏曲入睡,心里踏实多了。”这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加入民建的十二年光阴,早已将我的生命与无数普通人的悲欢紧密相连。作为基层组织中平凡的一员,那些在调研路上淌过的汗水、在提案本上留下的墨迹、在公益活动中传递的温暖,共同编织成我与民建共同成长的动人篇章。

  一、启程:从迷茫青年到民建新芽

  20xx年深秋的XX,梧桐叶铺满XXX路的柏油路面。刚从三本院校毕业的我,在家族经营的小型包装厂担任出纳。父亲是三十年的民建老会员,总念叨着“企业再小也要担责任”。某个周末,他硬拉着我参加民建XX区综合支部的读书会。那间不足二十平米的会议室里,十几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会员,正为“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地难”争得面红耳赤。

  

  让我震撼的不是议题的深度,而是讨论的真诚。开早餐铺的王大姐拍着桌子说:“政策文件上写的减税3%,可我们这些小本买卖连正规账本都没有,怎么享受?”做财务顾问的赵哥立刻掏出笔记本,现场画起了简易记账表格。这场面彻底打破了我对“民主党派”的刻板印象——原来所谓参政议政,可以如此贴近烟火人生。

  三个月后,我郑重递交了入会申请书。父亲把珍藏多年的《民建先贤语录》递给我时,扉页上黄炎培先生“理必求真,事必求是”的手写体,在台灯下泛着温暖的光晕。

  二、成长:在实践土壤里扎根抽穗

  入会初期,我像块干涸的海绵,在民建的养分中疯狂吸收。白天在工厂核对账目,晚上骑着电动车赶赴各类培训:从《中小企业……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