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聚焦岗位供给,拓宽就业渠道,以“拓增量、提质量”为核心,构建多元化就业资源池
1、深挖传统就业资源,夯实校企合作根基
一是持续深化与重点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
二是加强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
三是优化校友资源整合
2、开拓新兴就业渠道,抢占市场新赛道
二是探索灵活就业支持路径
三是扩大基层就业覆盖面
3、落实“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提升岗位转化实效
三是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每季度评估岗位匹配度,对低效合作企业及时优化调整
二、聚焦校园招聘,发挥就业主渠道靶向优势,打造“精准匹配+全程护航”的招聘服务体系
1、优化“双选会+学院专场”招聘体系
一是提升双选会规模与质量
二是强化学院专场精准度
2、实施企业入校全流程服务
3、靶向推荐保障未就业_
三是联合企业开设“未就业毕业生特招通道”,提供免笔试直推、弹性入职等专项政策
三、聚焦细化服务,强化就业指导“精度”,构建“数据驱动+个性赋能”的智慧就业新模式
1、AI赋能个性化求职服务
2、分类指导实现全覆盖
3、建立就业指导质量评估机制
四、聚焦精准帮扶,提升就业帮扶效能,织密“一生一策+家校联动”的兜底保障网
1、完善“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机制
2、家校联动破解就业堵点
3、心理疏导与能力提升并举
1、强化政治引领,深刻把握就业工作战略定位
2、突出党建赋能,全方位打造协同作战联动……
在学校2025届毕业生就业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就业工作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晴雨表”,更是检验人才培养成效的“试金石”。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关乎办学声誉、社会影响力和招生竞争力。今天,我们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教育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和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民生”决策部署的关键举措。
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叠加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工作面临“供需双侧承压”的复杂形势。能否以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回应社会期待,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重要抓手。但也要看到,中央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加速释放,地方产业升级为毕业生开辟了新赛道。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必须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感,引导毕业生树立“择业观”与“大局观”,既要鼓励扎根基层、投身乡村振兴,也要支持创新创业、勇攀科技高峰,确保每位毕业生都能找到人生坐标,为千万家庭托起希望,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为全面推动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我们必须
……略……
导班子成员每人对接不少于10家企业,各学院领导班子走访企业总数不低于200家,确保全年新增岗位1.5万个。建立“访企拓岗”成果转化机制:一是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针对重点企业需求定制化推送毕业生简历;二是搭建“岗位资源动态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岗位信息并标注适配专业,确保岗位利用率达85%以上;三是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每季度评估岗位匹配度,对低效合作企业及时优化调整。
二、聚焦校园招聘,发挥就业主渠道靶向优势,打造“精准匹配+全程护航”的招聘服务体系
校园招聘是毕业生求职的主阵地。2025年,我们要构建“双轮驱动”的招聘体系——以大型双选会辐射全局,以学院专场聚焦细分领域,并通过全流程服务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1、优化“双选会+学院专场”招聘体系。一是提升双选会规模与质量。秋季、春季大型双选会分别确保800家、600家企业参会,设置“国家重点单位专区”“新兴产业专区”“校友企业专区”,提供岗位3万余个。二是强化学院专场精准度。要求每个学院结合学科特色举办不少于3场行业专场招聘会(如“智能制造学院集成电路专场”“经管学院金融科技专场”),邀请企业HR开展“岗位需求解读会”,实现“一专业一策”精准对接。
2、实施企业入校全流程服务。会前匹配:建立“企业-学生”双向需求库,运用大数据分析生成《企业招聘画像》和《毕业生求职画像》,提前3天推送匹配建议。会中指导:在招聘现场设立“就业服务驿站”,提供简历优化打印、AI面试模拟、薪酬谈判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每场招聘会安排20名职业导师现场答疑。会后追踪:48小时内向企业反馈毕业生投递情况,对未达成意向的学生启动“岗位补录机制”,通过智能系统二次推荐适配岗位。
3、靶向推荐保障未就业_。对离校前未就业毕业生实行“10+N”岗位保障机制:一是通过就业信息系统筛选其专业、实习经历、求职意向等标签,智能推送10个以上适配岗位;二是由辅导员逐一联系确认意向,对拒接或未回应学生启动家校企三方沟通;三是联合企业开设“未就业毕业生特招通道”,提供免笔试直推、弹性入职等专项政策。
三、聚焦细化服务,强化就业指导“精度”,构建“数据驱动+个性赋能”的智慧就业新模式
就业指导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求职成功率。2025年,我们将以AI技术为核心,打造覆盖求职全周期的“智慧就业支持系统”,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型。
1、AI赋能个性化求职服务。智能简历诊断:上线“简历优化机器人”,通过语义分析、竞争力评分、行业关键词抓取等功能,为每份简历生成包含匹配度、短板提示、修改建议的评估报告。岗位画像系统:整合企业招聘信息、往届生就业数据、行业趋势报告,为毕业生生成包含“核心技能要求”“薪资竞争力”“发展前景预测”的三维岗位画像。信息整合平台:开发“就业信息聚合APP”,实时抓取全校合作企业、社会招聘平台、地方政府网站的岗位信息,按行业、地域、薪资等维度分类推送,日均更新岗位不低于20xx个。
2、分类指导实现全覆盖。考研_:开设“研途加油站”,提供院校报考数据分析、复试模拟训练营、调剂信息实时追踪服务。考公_:联合权威机构开发“行测申论AI陪练系统”,按周推送备考进度表,组织“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战工作坊”。求职_:分阶段开展“名企HR面对面”“行业大咖生涯讲座”“Offer选择决策工作坊”等30场专项活动。
3、建立就业指导质量评估机制。制定《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考核标准》,从指导频次、工具使用率、成果转化率三个维度量化评估,将考核结果纳入学院年度绩效评价体系。
四、聚焦精准帮扶,提升就业帮扶效能,织密“一生一策+家校联动”的兜底保障网
对就业困难_,要坚持“帮扶到人、责任到岗、跟踪到底”,用有温度的举措破解“慢就业”“懒就业”“难就业”问题。
1、完善“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机制。六项信息台账:建立包含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心理测评结果、求职意向、技能证书、实习经历的动态数据库,每月更新一次。红黄蓝三级预警:根据求职进展划分风险等级 ……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