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XX报告提出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作出打造全国“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新高地的重要决策部署,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予以推进。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在省关工委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同发力,家校社共育工作措施稳步推进,广大家长的教育意识普遍提高,教育生态进一步优化,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日,市关工委坚持问题导向,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研,分别在XX县X万名家长和XX实验学校XX名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先后两次召开由部门负责同志、家长、教师、“五老”志愿者、专家等参加的座谈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形成如下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知。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生、养、教是父母一生的课题。总的来看,多数家长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舍得投入,甚至愿意倾其所有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但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家长的觉醒和自我成长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和短视、功利心态,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报各类辅导班,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有的对孩子成绩过度关注,无法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孩子在家无法放松,不能开心地做孩子,进入学校他们也不能安心地做学生;有的“重养轻教”,认为家长只用养好孩子就行了,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甚至认为教育好孩子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有的对孩子高期待、高控制、高要求,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质量,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无法有效沟通,孩子对家长的不认同,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不少家长虽然有教育好子女的意愿,但缺乏这方面的专业……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