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面推进依法_的大背景下,依法行政是政府运行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XX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XX区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将其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今天召开推进会,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升全区依法行政水平。下面,我在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知,增强依法行政责任担当
(一)领悟依法行政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依法行政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使命。从国家层面政策来看,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依法行政不仅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更是要将法治思维融入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本地实际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因依法行政不到位引发的行政争议呈上升趋势,这警示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依法行政的核心要义,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明确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依法行政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关键所在。统计数据表明,当依法行政落实到位时,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分配,公共服务公平供给,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依法行政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法治环境优良的地区,企业投资意愿更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我们XX区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实现经济……略…… 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积极认领市级执法部门制定的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结合XX区实际情况,细化落实措施。对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采用教育、告诫等方式代替行政处罚,给予企业纠错机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三)提升执法监督效能。一是健全监督工作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整合内部监督、层级监督、社会监督等力量。明确各监督主体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机制,规范监督程序,确保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实现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督。二是加大监督纠错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专项监督行动。通过查阅执法案卷、实地走访、调查投诉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责令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维护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将行政执法监督结果作为依法决策、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参考。对监督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将监督结果与执法人员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激励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提升矛盾化解能力。一是构建多元调解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部门之间、街道之间的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建立健全调解工作机制,完善调解流程,提高调解效率和成功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推动三方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建立“政府+法院+部门”三方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在行政争议化解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优势、法院的司法裁判优势和部门的专业职能优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提升运用调解方式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加强调解能力培训。定期组织调解人员业务培训,邀请法律专家、调解能手授课,传授调解技巧和方法。鼓励调解人员学习先进地区调解经验,不断创新调解方式。通过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法律素养、沟通能力和调解技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调解队伍,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质效
(一)生态环境领域执法。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日常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明确巡查内容、频次和责任。利用在线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餐饮服务业等重点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严格环境执法处罚。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根据违法情节轻重,依法采取责令整改、罚款、停产停业等处罚措施。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形成有力震慑,保护XX绿水。三是推动环保执法创新。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执法新模式,引入环保管家、第三方监测等社会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提高环境执法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加强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执法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市场监督领域执法。一是强化市场秩序维护。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大对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规范网络交易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二是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大对食品药品抽检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是推进信用监管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制度,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公示、评价和应用机制。对守信企业给予激励,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通过信用约束促使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三)应急管理领域执法。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执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责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或关闭,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二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备专业应急救援设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执法过程中,注重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强化灾害风险防控。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灾害风险防控机制。在执法中,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对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全社会灾害防御能力。
(四)行政审批领域执法。一是规范审批流程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条件、标准、程序和时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防止出现违规审批、拖延审批等问题,确保行政审批依法依规进行。二是推进审批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审批透明度和便捷性,让企业和群众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