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在全市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目录/提纲:……

  一、提高思想认识,以专项整治检验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

  1、强化政治担当,树牢底线思维

  2、以专项整治为试金石,推动责任穿透落实

  3、以作风整顿促效能提升

  二、提高排查精度,紧盯关键环节和“关键少数”

  1、聚焦全流程风险点,建立“靶向扫描”机制

  2、深挖“关键少数”责任,破除利益藩篱

  3、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能

  三、提高整改速度,以高效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1、建立“三单联办”快速响应机制

  2、构建“三位一体”社会共治体系

  3、创新“接诉即办”服务模式

  4、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四、提高追责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人员

  1、明确责任主体,层层传导压力

  2、建立线索移交与联合惩戒机制

  3、实施顶格处理与公开曝光

  五、提高建章立制度,完善制度体系,健全监管、督查、评价机制​​

  1、健全全链条监管制度

  2、完善督查与评价机制

  3、构建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

  六、提高协同联动效度,强化多部门高效协同​​

  1、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2、深化“行刑衔接”与联合执法

  3、推动社会共治与智慧监管

  ……

  在全市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旨在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强化举措,以最严格的监管、最扎实的作风,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确保每一名学生吃得放心、学得安心。

  同志们,学校食品安全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检验教育系统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召开此次会议,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气温回升、微生物活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增多。我们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构建起覆盖全链条、全环节的食品安全防线。下面,就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我讲六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以专项整治检验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

  1、强化政治担当,树牢底线思维。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政治责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对党的宗旨意识、干部作风能力的直接检验。要坚决摒弃“重教学轻安全

  ……略…… 

  账,红色隐患24小时内提级督办。

  2、深挖“关键少数”责任,破除利益藩篱。紧盯校长、后勤主任、食堂承包方三类“关键人”,开展“三清行动”,全面核查近三年食堂承包合同、食材采购票据、资金流水,重点排查“指定供应商”“亲友承包”“虚增采购量”等违规线索;建立干部及亲属涉校经商报备制度,对隐瞒不报者从严处理;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食堂收支实行“双随机”抽查,严防“小金库”“账外账”。同时设立“校园食安”举报平台,对实名举报48小时内启动调查,查实线索最高奖励5万元。

  3、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能。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3.0版,在食堂操作间安装AI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未戴工帽、口罩不规范等16类违规行为并实时预警;建立全市统一的食材溯源平台,要求米面油肉等大宗商品全部录入区块链系统,实现“一码追溯”;开发家长端APP,每日公示菜谱、检测报告、后厨监控画面,用阳光监管倒逼责任落实。

  三、提高整改速度,以高效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1、建立“三单联办”快速响应机制。一般性问题(如台账缺失、设备老化)纳入“即知即改清单”,3日内完成整改。重点问题(如过期食材、资质不全)列入“挂牌督办清单”,由专班现场驻点督导。系统性风险(如区域性供应商垄断)进入“专项整治清单”,开展跨部门联合攻坚。推行“整改日报+视频核验”制度,整改单位每日18时前上传图文报告,专班通过视频连线随机抽查,杜绝“纸面整改”。

  2、构建“三位一体”社会共治体系。每校组建由5-7名家长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赋予“随时检查后厨、参与菜单制定、审核供应商资质”三项权力。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担任“食安观察员”,每季度开展“舌尖上的校园”开放日活动。在班级设置“食安小卫士”,每周收集学生对菜品质量、卫生状况的意见,纳入食堂考核指标。

  3、创新“接诉即办”服务模式。整合12345热线、教育局长信箱、校园公众号等渠道,建立“30分钟响应、2小时到场、24小时办结”的诉求处理机制。对“饭菜凉”“分量少”等高频问题,推行“中央厨房+分餐保温箱”改造;对“营养不均衡”等长期诉求,联合卫健部门制定带量食谱,确保学生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材。每月发布《食安民情白皮书》,用数据说话、让群众打分。

  4、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将专项整治成果固化为“五个一”工程,即一套标准化操作手册(细化82项流程规范)、一支专业化食安队伍(每年轮训食堂从业人员160学时)、一个智能化监管平台(整合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功能)、一项常态化考评制度(季度考核后三名单位负责人公开检讨)及一批示范化标杆食堂(三年内打造100所省级“阳光食堂”)。

  四、提高追责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人员

  1、明确责任主体,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学校主要负责人需对食材采购、加工流程、留样管理等全链条履职尽责。对因管理失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一律从严追责。例如,若学校未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或未定期公示食材信息,直接追究分管副校长责任。同时,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也倒查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缺位问题。

  2、建立线索移交与联合惩戒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24小时食品安全专线,鼓励师生、家长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反映问题。对涉及使用过期食材、非法添加等行为的线索,市场监管部门须在24小时内启动调查,并将结果同步反馈教育部门。对查实的违法行为,除行政处罚外,纳入“黑名单”管理,禁止相关企业参与校园供餐。

  3、实施顶格处理与公开曝光。如某校食堂发生_性腹泻事件却未及时上报,直接对校长给予撤职处分,并向社会通报。对整改后仍使用高风险食品(如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的学校,吊销食堂经营资质,并追究属地教育部门连带责任。严查食堂承包中 ……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