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政协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政协工作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全区发展大局深度融合。刚才听了大家的汇报和建议,感到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今年的政协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谋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金点子”“实招数”,特别是针对“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改进委派民主监督、委员沙龙品牌提升等重点工作,大家既直面问题,又开出了切实可行的“良方”,充分展现了政协队伍的政治担当与智慧。结合大家的讨论情况和全年工作部署,下面,我就下一步工作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紧盯协商计划抓落实,确保议政“谋在关键、干在实处”。今年的协商计划已经区委批准,这是我们政协履职的“路线图”“责任书”。要聚焦“全链条”发力,构建“谋—研—商—督”闭环体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一是行动要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早谋划、早拿方案、早组织推进,抢占工作先……略…… 域专家,实行“组长负责制+委员动态调整”,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监督队伍,提高监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二是监督对象“精准化”。聚焦区委“十大体系”构建、十大民生实事,选择推进任务重、群众关注度高的12个或18个部门开展“嵌入式监督”,创新监督方法,运用多种手段,精准发力,确保监督工作能够直击要害。三是结果运用“刚性化”。建立监督整改“双报告”制度,监督报告直报区委常委会的同时,抄送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把委派民主监督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增强监督的刚性和约束力,切实做到“督出实效”。
三、深化“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推动“规范运行、质效双升”。“有事好商量”平台是政协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但目前平台建设还处在各自探索阶段,下一步关键是抓规范、抓提升。一是立规矩。制定《平台操作指南》,明确“议题征集、协商议事、结果公示”标准化流程,严格“议题准入—流程_—效果评估”标准,杜绝“议而不决”,确保平台运行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二是塑品牌。要打造“一乡办一品牌”,每个乡镇街道年内至少形成1个可复制协商案例;要打造若干村(社区)议事平台和委员工作室,重点培育10个特色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平台建设整体水平提升。要运用“X政协”公众号大力宣传基层政协联络组协商议事品牌,对好的协商案例积极向上推荐,拓宽宣传渠道和阵地。三是提效能。推行“协商前调研必深入、利益方代表必参与、协商结果必公示”的“三必”原则,设立“年度精品协商案例”评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协商效能,让平台真正成为解决群众关心问题的有效载体。
四、擦亮委员沙龙品牌,打造“思想高地、行动先锋”。委员沙龙是委员们交流思想、汇聚智慧的重要平台,也是我们整合“一委一品”资源优势创新打造的特色履职品牌,在当前省市政协深入推进“一委一品”建设的背景下,我们要立足“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目标定位,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主题聚焦化。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设置主题,每期邀请党政领导或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回应”,使沙龙活动更加贴近中心工作、贴近群众需求,增强沙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形式场景化。采用“现场观摩+沉浸研讨”模式,组织委员走进企业车间、社区网格,推动“会场”变“现场”,让委员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成果体系化。建立“沙龙建议直通车”,对达成共识的建议形成专报,报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完善沙龙成果的转化机制,使沙龙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区发展大局。构建“1+N”成果体系:“1”即每期形成专报直通区委区政府;“N”即通过委员联名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监督建议等多渠道转化。对被领导批示的或推动政策出台的建议,给予委员履职考核双倍加分。
五、压实社情民意责任,构建“全员作战、全程管理”格局。社情民意工作是政协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但目前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不报送”“应付式报送”问题仍然突出,为此,我们要实施“三严”管理:一是严明责任。对委员、专委会、乡办联络委、委员小组、界别都要明确具体任务,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按季度公示“红黑榜”,压实工作责任,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严把质量。举办业务培训,加强核心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发社情民意模板库,设置“民生急难”“政策梗阻”“风险预警”三类标准化模板。建立“委员提报—专委会初筛—办公室打磨—主管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