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年轻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承载着推动乡村振兴、改善民生、促进基层发展的重任。但部分年轻干部因初入基层,容易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广大年轻干部要用好基层“大熔炉”,有魄力谋事、有创新成事、有底气干事,努力成长为基层一线的“多面手”。
“学”字为先,亮“真知灼见”显魄力。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一些年轻干部由于难以适应基层的工作节奏,缺乏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往往难以真正融入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要强化思想引领,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将用心服务群众视为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和为政之要,要真正放下架子、扛起责任。广大年轻干部要做到“身入”基层、“心到”基层,既要细致入微地关怀民众的每一件小事,又要宏观把握国家的整体发展,要在人民群众“家长里短”中摸清实情、问出需求,在人民群众“愁眉苦脸”中捕捉忧虑、化解困扰,在人民群众“愤愤不平”中查找不公、维护正义;要真正把将群众的“生活难题”转化为自己的“奋斗动力”、把群众的“困难挑战”视为自己的“攻关课题”、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自己的“履职清单”,让群众的声音和需求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回应。
“实”字贯穿,凭“真抓实干”促创新。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涉及面广,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每一个细节都需精心雕琢,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或书本知识,而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都能真正惠及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层年轻干部要始终牢记,机遇是“窗口期”,创新是“破局器”,实干是“压舱石”,要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战场上,仰望星空把握方向、脚踏实地破解难题。广大年轻干部要以敏锐洞察力“抓住机遇”,读懂时代命题,捕捉发展红利;要以战略思维“乘势而上”,借力外部势能,放大本土优势;要以改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路径依赖,重构治理规则;要以实干作风“苦干实干”,坚持问题导向,确保落地见效。
“严”字当头,动“真刀真枪”筑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处于成长萌芽期的年轻干部,初出茅庐、涉世未深,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要以严格的标准、严谨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要求自己,确保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偏航、不迷路。广大年轻干部要严把“思想关”,筑牢信仰之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止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要严管“行为关”,锤炼过硬作风,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来自组织、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不触碰红线、不逾越底线,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严控“成长关”,注重实践锻炼,增进对国情、民情的理解,积累宝贵经验,永葆年轻干部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