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题研讨发言:坚决遏制党员干部“涉网”腐败
案例
近年来,各级纪委监委查处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不少属于“涉网”腐败。
如,安徽省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易管理科工作人员张雨杰贪污近7000万元,主要用于网络游戏充值和奢靡消费;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机关事业xx社会保障中心干部穆玉龙,将xx收费的二维码篡改为个人支付宝二维码,通过个人支付宝、微信账户等方式违规收取养老保险费60余万元;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龚剑沉迷网络赌球,为筹措赌资走上贪污路,累计受贿120余万元。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型技术手段的发展,“涉网”腐败呈上升趋势。
综观网络腐败案例,这些违纪的党员干部利用专业化程度高、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等优势,将技术上的优势运用到违纪违法行为中,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是腐败主体年轻化。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大都为“触网一代”,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既受其利,也受其害,是“涉网”腐败的“重点人群”。
二是腐败方式隐蔽化。
“涉网”腐败行为发生在虚拟世界,大都通过无接触完成,方式更隐蔽,主体呈现出隐身化特点。
三是腐败手段“智能化”。
“涉网”腐败中,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