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县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的评估分析调研报告 >

县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的评估分析调研报告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基层组织设置难、学习教育开展难、组织活动落实难、服务保障到位难等一系列问题。为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XX县积极摸索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工作方式,现就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XX月统计,XX县全县共有XX个基层党组织,党员XX名,其中流动党员XX名,流出党员XX名,平均年龄为38岁左右,90%以上为村(社区)外出务工人员,剩余部分为离退休党员,主要流出地为XX等地。流入党员33名,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XX等地,平均年龄43岁左右。

  二、当前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总体执行情况

  近年来,各级出台了一些流动党员管理制度,XX县按照上级部署,XX年为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我县出台《关于实施全县农村(社区)……略…… 挂空。建立“党支部+联系人+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落实XX多名党支部委员作为联络员一对一或一对多挂钩联系外出党员。

  三、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制度和政策执行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乡二元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党员人数也在日益增长,我县按规定及时为外出党员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XX年组织关系转出XX名(转出省外XX名),组织关系转入XX名(省外转入XX名),其中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数占六成以上。有的毕业生党员介绍信滞留严重超过有效期,有的仅是委托他人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不关注是否完成,更有甚者不办理转接工作,成为“口袋党员”。XX县印发实施《关于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受工作的通知》,要求流入地党组织积极主动接受外来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党的组织。XX年通过开展组织排查,发现流动党员XX名,对于尚未取得《活动证》的流动党员,由镇党委协助及时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将本地党员于外来党员结成联谊“对子”,努力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XX年开展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对部分不在饶的离退休党员进行了一次排查整理,由县直相关党委牵头所属企业党组织,开展全面摸查,摸清需要转移组织关系的离退休党员底数,形成转移组织关系党员名单,由县直党委根据具体情况与党员组织关系拟转入镇党委沟通衔接,发出《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商办函》,本次排查共办理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接1105次。

  四、实现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尽转、应接必接”的对策建议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流动党员党性观念不强,传统管理防范存在局限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党员关系转移难落实的问题。一是要重视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管理部门对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建议建立便于开展工作的相关机制,如简化转接程序,开通档案接转特殊通道等,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建议开设组织关系转接专题课程,确保基层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要加强流动党员指导教育和督促工作。对现行政策进行全面解读,系统指导,收集基层存在问题进行专项问答,建立跟踪机制,积极把握主动权,督促指导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实际开展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中,发现部分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导致组织关系转回无法承认党员身份的问题,高校党组织应当进一步完善组织发展党员程序加强在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使大学生毕业回乡后,还能保持较强的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

  五、存在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我县目前尚未建立系统性的县级相关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这个概念各基层党组织没有明确定义,工作开展没有系统性的概念,具体操作没有相关的依据。二是教育管理存在难题。目前外出党员流动性更强,稳定性更差,外出务工人员由于人员构成复杂,具有不规律的流动性,摸清实情难度较大,所在单位党组织建设不够健全,对流入党员教育管理不够重视,外出党员在流入地党组织接受教育、管理情况不明,党员意识淡化,我县对外出党员虽有加强沟通联系,但是教育管理不够到位。三是组织生活开展不明。流动党员大部分为高校毕业生,组织关系转回后即到各地工作,分布广、流动性大,加上部分党员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