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市审计局2025年工作要点 >

市审计局2025年工作要点

  市审计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XX市审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XX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一、强化财政审计,助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1.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持续对市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全面审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到具体项目和科目,是否存在项目支出与实际需求脱节、预算安排与上年执行情况不衔接等问题。深入检查预算执行进度,对资金拨付不及时、项目进展缓慢等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影响预算执行的关键因素,督促部门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审核预算调整的合规性,防止随意调整预算、规避预算约束的行为,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同时,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审计,核实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揭示决算编制中存在的虚报、瞒报等问题,为政府决算提供可靠依据。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针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如产业扶持资金、民生保障资金、生态环保资金等,开展专项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详细审查专项资金的分配依据是否科学合理,分配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分配不公、优亲厚友等问题。追踪专项资金的使用去向,检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侵占专项资金的行为。评估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对比项目预期目标和实际完成情况,分析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对效益低下的项目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3.开展政府债务审计。密切关注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和风险状况,对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和偿还情况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审查政府债务的举借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是否存在违规举债、变相举债等行为,确保政府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检查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否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是否存在债务资金闲置、浪费等情况。关注政府债务的偿还能力,评估偿债资金来源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存在偿债风险,对可能出现的债务风险及时预警,提出防范化解措施,维护财政安全。

  4.推进财政绩效审计。将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审计全过程,逐步扩大财政绩效审计的范围和深度。在审计项目中,不仅关注财政资金的合规性,更注重对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和目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个维度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绩效审计,发现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低效、无效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各部门树立绩效意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聚焦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权力运行

  5.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科学合理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加强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干部任职情况、岗位重要性、廉政风险等因素,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资源,避免重复审计和审计缺位,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库,对拟审计对象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审计计划,提高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6.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全面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是否积极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审查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揭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评价领导干部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责任。关注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履职情况,检查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决策执行是否到位、项目建设是否合规、资产运营是否有效,对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导致的损失浪费问题进行责任认定,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科学决策。

  7.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整合财政、税务、工商、金融等多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疑点线索,精准定位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同时,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紧密结合,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8.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将审计结果反馈给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督促其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加强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将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发挥审计的警示作用,促进其他单位和领导干部引以为戒,规范权力运行。同时,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问题共查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