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在2025年全省“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

在2025年全省“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健康发展关乎意识形态阵地稳固,关乎社会舆论环境清朗。“打假治敲”与传媒监管工作,正是维护这一领域秩序的关键防线。过去一年,我们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也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全力推动相关工作迈向新高度。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行动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认识“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政治、社会和行业发展等多维度筑牢思想根基,我们才能在行动中保持坚定与自觉。

  (一)强化政治站位,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闻舆论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大使命。“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工作,是捍卫意识形态阵地的直接举措。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不仅破坏新闻传播秩序,更会误导公众认知,侵蚀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我们必须站在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到这些行为的潜在危害,将“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工作作为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任务,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打击各类新闻传播违法违规活动,确保新闻舆论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监督员”,承载着反映社情民意、监督权力运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略…… 信息和谣言传播迅速,危害极大。我们要加强网络yq监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识别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不实信息及时辟谣,对造谣传谣者依法处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督促网络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加强媒体阵地规范管理。一是严格落实媒体准入退出机制。媒体准入退出机制是保证媒体质量的重要关口。我们要严格审核媒体设立申请,对申办主体的资质、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新设立媒体符合行业标准和要求。加强对现有媒体的评估考核,对长期经营不善、内容质量低下、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媒体,依法依规予以退出,优化媒体结构,提高媒体整体质量。二是规范媒体采编播发流程。规范的采编播发流程是保证新闻质量的基础。我们要督促媒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采编、审核、发布等各环节的职责和标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确保新闻内容真实、准确、客观。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其熟悉采编播发流程,严格遵守工作规范。三是强化媒体社会责任落实。媒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必须积极履行。我们要引导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关注民生福祉,反映群众呼声。鼓励媒体开展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媒体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媒体发展政策挂钩,激励媒体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强化新兴媒体监管力度。一是完善自媒体监管体系。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舆论环境带来新挑战。我们要建立健全自媒体监管制度,明确自媒体运营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其发布行为。加强对自媒体账号的管理,实行实名制注册和认证,对违规账号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加强对自媒体内容的审核,重点监管涉及民生、时政、社会热点等领域的内容,防止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传播。二是加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管理。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已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我们要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对直播和短视频内容进行分类管理,明确禁止传播的内容范围。加强对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和违规处置机制。加强对主播和创作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三是推进媒体融合监管创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监管也需创新。我们要探索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监管模式,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监管界限,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监管。加强对媒体融合产品和服务的监管,重点关注内容质量、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四)提升新闻内容质量水平。一是倡导新闻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我们要加强对媒体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引导,强化新闻真实性意识,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建立新闻真实性核查机制,对重要新闻报道进行核实,对虚假新闻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媒体之间相互监督,共同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二是鼓励优质内容创作生产。优质的新闻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媒体加大对内容创作的投入,培养优秀的新闻采编人才,打造精品新闻栏目和作品。支持媒体开展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提供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内容。加强对新闻作品的评选表彰,树立标杆,激发媒体和从业人员的创作积极性。三是促进内容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需要新闻内容多元化。我们要引导媒体关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拓展报道题材和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等多个方面。鼓励媒体创新报道形式,运用短视频、H5、VR等新媒体技术,打造多样化的新闻产品,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注重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推送精准的新闻内容。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创新工作机制是提升“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协同联动、技术支撑、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机制,推动监管工作高效开展。

  (一)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一是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协同作战。我们要加强与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例如,网信部门负责网络信息监管,公安部门负责案件侦查,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市场秩序维护,共同打击新闻传播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区域间合作交流。新闻传播违法违规行为具有跨区域特点,加强区域间合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建立区域间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与其他省市的信息互通、线索移送和联合执法。开展区域间专项整治行动,共同打击跨区域的假媒体、假记者站和新闻敲诈等行为。同时,加强区域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借鉴,共同提升监管水平。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社会力量是监管工作的重要补充。我们要鼓励群众举报新闻传播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保护举报人权益。加强与媒体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通过社会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强化技术赋能监管手段。一是运用大数据分析监测。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我们要建立新闻大数据监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