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如何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
(前言:近年来,我作为市县政协委员,十分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乡村振兴工作,经常通过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权威网站,了解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相关工作动态,结合我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
近年来,贵州黔北某县先后选派329名年轻干部到脱贫村、重点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组建119支驻村工作队。
但202x年第三季度专项督查显示,65.3%的驻村干部存在"走读式""打卡式"驻村现象,个别村出现"驻村不住村、联户不入户"问题。
结合贵州黔北某县实地调研公布在网上的资料,探究激励担当作为的实践路径。
基层实践中的现实图景
云南省文山州某村202x年引入的食用菌种植项目,因第一书记张某某疏于跟进管护,导致32个菌棚闲置率达65%。
村民李某某反映:"张书记每月来村不超过5天,菌种培育关键期连技术员都联系不上。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相邻某乡某村第一书记陈某某扎根基层,带领村民发展"光伏+农业"立体经济,202x年村集体经济突破80万元,其经验被省视《新闻联播》报道。
两相对照,凸显担当作为的实践差距。
究其根源,既有年轻干部"思想根基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