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在2025年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2025年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目录/提纲:……

  一、提高思想站位,深刻认识免疫规划重要意义

  (一)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守护人民健康

  (二)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_

  (三)推动健康XX县建设,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二、剖析现存问题,精准施策补齐工作短板

  (一)免疫规划意识淡薄问题

  (二)疫苗管理不规范问题

  (三)接种服务质量不高问题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

  (五)人员队伍建设不足问题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一)提升疫苗接种率

  (二)加强疫苗管理

  (三)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四)强化监测与预警

  (五)加强宣传教育与沟通

  四、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免疫规划长效推进

  (一)构建动态监测机制

  (二)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三)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

  在2025年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免疫规划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关键防线。今天,我们召开此次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推进会,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强化举措,全面提升我县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为全县人民群众筑牢健康免疫屏障。过去一年,全县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坚定信心,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推动免疫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站位,深刻认识免疫规划重要意义

  (一)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守护人民健康。一是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免疫规划通过有计划地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免疫规划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能够从源头上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减少疾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威胁。二是降低疾病负担。传染病的爆发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实施免疫规划,减少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让更多的资源能够投入到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和社会发展中。三是保护重点人群健康。免疫规划重点关注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的健康。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易感染传染病;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也是传染病的高危人群。通过为这些重点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_。一是促进劳动力健康。健康的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免疫规划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对劳动力的侵害,确保劳动者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到生产和工作中,提高劳

  ……略…… 

  管理,做到账物相符、流向可追溯。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要加大对疫苗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疫苗接种单位进行检查和指导。检查内容包括疫苗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冷链设备的运行状况、疫苗的储存和使用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强化人员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定期组织疫苗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疫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专业知识,提高疫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对疫苗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疫苗管理工作的规范、安全。

  (三)接种服务质量不高问题。一是优化接种门诊布局,提高服务可及性。根据全县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合理规划和调整预防接种门诊的布局,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接种服务资源。加强接种门诊的标准化建设,改善接种环境,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为群众提供舒适、便捷的接种服务。二是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定期组织接种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预防接种操作规范、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沟通技巧等方面。通过培训,提高接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确保接种操作规范、安全,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疫苗不良反应,与群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三是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简化预防接种的服务流程,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推行预约接种制度,让群众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提前预约接种时间,避免集中接种造成的拥挤和混乱。加强接种门诊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接种信息的实时录入和共享,提高接种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完善信息系统硬件设施,更新和升级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县统一的免疫规划信息平台,实现疫苗管理、接种服务、监测预警等功能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数据整合与共享,提升信息利用效率。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免疫规划信息与人口信息、医疗信息、教育信息等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免疫规划相关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高度重视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采取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

  (五)人员队伍建设不足问题。一是合理配备人员,充实免疫规划队伍。根据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编制和数量,确保每个接种单位都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免疫规划工作。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免疫规划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免疫规划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处置等方面。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积极性。建立健全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一)提升疫苗接种率。一是精准摸底,掌握接种对象信息。各接种单位要与乡镇政府、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密切配合,通过入户调查、电话随访、信息系统比对等方式,全面、精准地掌握辖区内适龄儿童、流动儿童以及其他需要接种疫苗人群的信息,建立详细的接种对象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接种对象。二是优化接种服务,提高接种便利性。根据接种对象的分布情况和接种需求,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和接种地点。在保证接种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接种频次,延长接种服务时间,如开设周末接种门诊、夜间接种门诊等,方便群众接种。同时,积极推行上门接种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便利。三是强化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定期开展疫苗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对未按免疫程序完成接种的人群进行全面排查,及时通知其进行补种。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流动儿童接种信息跟踪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消除免疫空白,提高疫苗接种的整体覆盖率。

  (二)加强疫苗管理。一是严格疫苗采购,确保疫苗质量。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疫苗采购的规定和要求,规范疫苗采购流程。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疫苗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严格审核疫苗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采购的疫苗质量合格、安全有效。加强对疫苗采购过程的监督管理,防止违规采购行为的发生。二是规范疫苗储存与运输,保障冷链安全。完善疫苗冷链设备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冷藏车、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设备,并定期对冷链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建立健全疫苗冷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疫苗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确保疫苗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温度环境中。严格执行疫苗出入库扫码登记制度,实现疫苗全程可追溯。三是加强疫苗使用管理,规范接种行为。接种单位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和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杜绝超剂量、超年龄、错误接种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对疫苗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合理制定疫苗需求计划,避免疫苗浪费和短缺。同时,加强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接种安全。

  (三)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打造舒适环境。按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对现有接种门诊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硬件设施。合理规划接种门诊的功能分区,包括候诊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等,确保各区域布局合理、流程顺畅。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急救箱等,为接种工作提供保障。同时,注重接种环境的美化和卫生,营造温馨、舒适的接种氛围。二是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预防接种门诊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如人员岗位职责、接种操作流程、疫苗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加强对接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规范接种服 ……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