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深刻领会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
(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指引
(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
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二)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三)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三、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壮大
(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一)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三)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在市农科院专题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共9个部分30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XX市农科院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通过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领会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
(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指引。一是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文件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对于XX这样的农业大市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XX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如优质的粮油、蔬菜、水果、畜禽等产品,但在品牌建设和产业集群打造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农科院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科研支持,培育更多具有XX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助力本地农业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促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文件强调要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我们农科院在农业生态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技术储备。可以通过研发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如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有效治理,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科技力量。三是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文
……略……
产的主体,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我们农科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让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
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同时鼓励院内自筹资金投入科研创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农业科研项目,确保科研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升级科研设备,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科研创新的关键。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科研人员的培养,通过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到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拓宽科研人员的视野,提升其科研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的农业科研人才,充实我院科研力量。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省级农业科研平台建设,争取在我院设立更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通过科研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和项目汇聚我院,提升我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二)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XX地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对本地特色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保存。加强对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挖掘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资源,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种质。二是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针对XX地区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开展联合攻关,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在粮食作物方面,重点选育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在经济作物方面,选育特色蔬菜、水果、花卉等新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畜禽品种方面,选育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新品种,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强种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种业中的应用研究。建立完善的种业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与种子企业的合作,推动种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三)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一是加强科技成果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会、新闻发布会、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我院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发布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网络,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及时传递到基层。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在XX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和农业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将我院的科研成果在基地进行示范应用,展示科技成果的优势和效益。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周边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品种,促进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加强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农业企业,开展面对面的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根据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能力。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优秀科研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长期驻点服务基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三、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壮大
(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是挖掘和培育特色农产品。深入调研XX地区的农业资源和市场需求,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如XX大头菜、宜城流水西瓜、南漳香菇等。加强对这些特色农产品的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打造具有XX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等活动,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开发多样化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XX农产品的整体形象。三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利用XX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和旅游产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一是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积极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他们发展壮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方式,让农户参 ……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