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既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又吸收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实践属性和人民情怀。
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特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直面现实问题,洞察矛盾变化,顺应时势变化,不断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直面现实问题,观察时代脉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生态领域仍然存在发展与保护不协调、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并存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直面问题,查找“病因”,诊断出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外伤”、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神经性症状”、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体力透支”等“病症”“病根”,为我们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治理“生态病”打下坚实基础。
洞察矛盾变化,把握时代潮流。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态环境领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净土的渴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现代化困境,既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也追求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提升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成为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突破。
顺应时势变化,引领时代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阶段。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实现自身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具有绿色性、协调性、公平性等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凸显宏观谋划、整体发展、全面均衡等特点,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文明形态,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