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副市长在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研讨... >

副市长在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会上的发言

  目录/提纲:……

  一、聚焦粮食安全,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一)强化粮油生产保障

  (二)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五)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二、巩固脱贫成果,筑牢乡村振兴民生底线

  (一)严守不返贫致贫红线

  (二)构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三)加强脱贫资产长效管理

  (四)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

  (五)拓宽就业渠道增收入

  三、壮大县域产业,激发乡村振兴经济活力

  (一)培育乡村特色产业集群

  (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

  (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四、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品质

  (一)优化城乡规划布局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

  副市长在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发布,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紧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研究部署如何将文件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推动XX市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下面,我结合自身负责的工作领域,从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

  一、聚焦粮食安全,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一)强化粮油生产保障。一要稳定播种面积与提升品质并行。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安全的基础。我们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通过完善种粮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种粮的实惠。同时,结合XX市的土壤、气候特点,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粮油品种,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从源头上提升粮油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深入推进单产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这是提高粮食产能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加大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集成推广力度,比如推广水稻“宽窄行”种植、小麦“精量播种”等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建设一批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让更多农民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优势,实现水资源和肥料的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大面积增产。三要落实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县、乡、村,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各地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扩种潜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

  (二)推动畜牧业健

  ………… 

  市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保障种业安全。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育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种业创新环境。三要发展智慧农业与农机装备升级。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大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农机的积极性。针对XX市农业生产特点,研发适合本地的农机具,如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等。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无人机植保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五)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一要强化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是减轻农业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民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布预警信息,让农民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二要完善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推进蓄滞洪区关键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水库、河流的防洪能力和灌溉效率。加强平原涝区治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快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提高农业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科学规划防护林布局,提高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三要加强病虫害防控与森林防护。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网络,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行动,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加强对农田防护林的管护,定期进行修剪、补植,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确保森林草原资源安全。

  二、巩固脱贫成果,筑牢乡村振兴民生底线

  (一)严守不返贫致贫红线。一要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是防止返贫致贫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情况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因贫失学辍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保障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工程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维护管理机制,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二要提升监测帮扶效能。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实现对返贫致贫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纳入监测的农户,要根据其风险类型和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精准施策,确保帮扶实效。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等多种方式,帮助监测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三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收。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加强对帮扶车间的扶持和管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脱贫人口就业能力,促进其稳定就业增收。加强对脱贫人口就业情况的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构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一要开展有效衔接评估与政策研究。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结合XX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过渡期后帮扶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二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建立健全精准识别机制,按照标准和程序,精准识别农村低收入人口和防止返贫致贫对象,做到应识尽识、应纳尽纳。加强对识别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帮扶对象名单,确保帮扶对象精准。通过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需求,为精准帮扶提供依据。三要激发内生动力与差异化帮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支持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开展扶志扶智教育,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意愿。根据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等多种方式,实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产业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加强脱贫资产长效管理。一要全面清查与登记脱贫资产。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组织专门力量,对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资产底数,明确资产权属。建立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对资产的名称、位置、数量、价值、用途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清查结果真实准确。二要健全资产监管制度。制定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办法,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明确资产监管责任主体,加强对资产形成、运营和收益分配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资产安全、有效利用。规范资产收益分配,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方式和比例,确保资产收益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资产运营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要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完善资产分类处置制度,支持各地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对低效闲置资产进行分类评估,采取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加强对资产盘活利用的监督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鼓励各地探索创新资产盘活利用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盘活方案。

  (四)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一要培育特色产业项目。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立足XX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如保康的茶叶、宜城的西瓜、老河口的大仙桃等。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引导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品牌建设、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二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加强XX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电商直播等活动,提升XX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品牌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品牌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一批 ……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