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价值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有着永恒的价值。

  遵义会议鲜明体现了党坚持自我革命的政治品质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以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这次反“围剿”斗争,把红军的指挥大权完全交给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

  李德废弃过去四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与用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队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同敌人拼消耗,结果是敌人步步推进,红军屡遭严重损失,苦战一年,仍未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

  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撤离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

  由于部队实行大搬家式的行动,11月27日至12月1日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之后,红军的指挥任务已经转移到周恩来肩上,毛泽东关于改变行军方向的正确主张得到周恩来等的支持,先后经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激烈争论,人们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