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二、准确认识乡镇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乡镇工作创新实践
(一)聚焦产业振兴,夯实发展根基
(二)强化人才支撑,注入发展活力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发展品质
(四)推动生态宜居建设,擦亮发展底色
(五)促进乡风文明提升,凝聚发展合力
……
党课讲稿:奋力拼搏 做好中国式现代化乡镇实践
同志们: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元,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中国式现代化为乡镇发展指明了方向,乡镇工作的扎实推进又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今天,我们就围绕乡镇工作实际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交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与思考,助力我们在乡镇一线更好地履职尽责。
一、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它涵盖了多方面的显著特征:
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拥有十四亿多人口,要让如此庞大_同步迈向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的挑战艰巨复杂,从就业、教育到医疗、养老等各个领域,都要保障巨量人口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与西方国家相比,他们的现代化是在相对小得多的人口规模基础上实现的,我们无法照搬其模式
…………
与挑战
(一)机遇
政策支持红利。近年来,国家对 “三农” 问题高度重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乡镇倾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从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到人才下乡,全方位助力乡镇发展。例如,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让乡镇农业根基更稳;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帮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拓宽销售渠道。
产业转移机遇。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产业向乡镇梯度转移。乡镇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能承接诸如农产品加工、手工业制造等产业,吸纳本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消费市场新潜力。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旅游、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乡镇凭借优美自然风光、淳朴民俗风情,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文旅融合项目,能吸引大量游客,直接拉动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领域消费增长。
(二)挑战
产业基础薄弱。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传统农业占比较大,种植养殖分散,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农产品附加值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易受价格波动冲击。例如,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种植蔬菜,因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难以与大型农业基地竞争超市供货订单。
人才匮乏困境。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乡镇面临人才 “失血” 问题。教育、医疗领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导致乡村学校师资薄弱、农村医疗水平有限,难以满足群众高质量需求。同时,懂农业技术、善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数量稀缺,制约产业升级发展。
基础设施短板。道路交通虽有改善,但部分偏远乡村道路狭窄、路况差,影响农产品运输与游客进出。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效率低,制约农业生产。网络通信覆盖仍有盲区,影响电商等新兴业态拓展。此外,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面临压力。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乡镇工作创新实践
(一)聚焦产业振兴,夯实发展根基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调研本地土壤、气候、种植传统,挖掘特色农产品,像有的地方适合种植中药材,就扶持药农成立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品牌包装,对接药企、中药市场,延长产业链,开发中药保健品、饮片加工,提升附加值。还可以结合观光农业,打造种植体验园,吸引游客采摘、研学,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承接产业转移精准化。根据乡镇资源禀赋、劳动力技能特点,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若本地劳动力手工艺精湛,可引进手工编织、木雕等非遗文创产业;有矿产资源的,发展绿色建材加工,注重环保技术应用,确保产业可持续,同时加强园区建设,提供配套服务,让入驻企业留得住、发展好。
(二)强化人才支撑,注入发展活力
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补贴、场地支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对返乡从事电商、农业科技服务的人才给予重点扶持。宣传家乡发展机遇、变化成果,用乡情乡愁感召在外游子。例如,某乡镇大学生返乡创办农产品电商公司,政府帮忙对接物流、提供办公场地,如今公司年销售额破千万,带动农户上千户。
培育本土人才队伍。联合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农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种植养殖能手、农机操作手、乡村工匠。挖掘乡村能人,建立乡土人才库,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技艺传承中的带头作用,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补齐基础 ……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